
【Fintech周报旨在整合本周最重要的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行业动态。】
监管动态
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绿色、普惠、科创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显著。绿色贷款成为信贷增长主力,在新增贷款中占比大幅提升,成为三季度数据中的突出亮点。截至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4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5%,增速较二季度提升3.1个百分点。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前三季度绿色贷款新增6.47万亿元,占同期全部贷款增量的43.9%。【21财经】
近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下称“公告”)发布,三大金融管理部门招录信息随之公布。公告显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从拟招录人数看,三大金融管理部门拟招录约5500人,同比减少840人。分部门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均较2025年小幅扩招,中国人民银行则出现明显缩减。【界面】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重庆银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投资业务不审慎等违规行为,被罚款220万元;相关负责人刘晓娜被予以警告。据了解,所谓贷款“三查”是银行信贷全流程管理制度,由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构成的全流程管理机制。
此前,重庆银行也因为贷款业务违规而收到过罚单。去年11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涪陵监管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重庆银行涪陵支行和康茂兴(时任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涪陵支行行长)存在以下违法违规事实:贷款“三查”不尽职。【界面】
行业动态
近日,记者对多位银行相关人士进行了调研,监管明确利率红线、强化合作机构白名单管理,正加速推动银行助贷渠道向抖音、京东、蚂蚁、度小满等头部平台集中,大量中小型流量平台逐步被挤出赛道,行业步入“强者恒强”的整合阶段。在此背景下,不同规模银行的应对能力出现分化。大型银行凭借品牌影响力和自营贷款能力,将助贷渠道作为补充选项;而缺乏自有场景和风控体系支撑的民营银行及区域性中小银行,则高度依赖平台导流,面临获客成本持续攀升、流量质量不断下降的双重压力。【北京商报】
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正持续扩大代销渠道,加快与地方银行“牵手”合作。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告诉记者,近期理财子公司与地方中小银行代销合作升温,是市场与监管双重驱动下的战略选择。此类合作推动了理财市场向县域延伸,丰富了中小银行产品线。从长远来看,双方需从简单代销迈向“深度协同”。理财子公司应输出系统化支持,包括客户管理工具、联合产品设计、风控赋能与培训资源;中小银行则需立足本地化服务,从产品销售转向财富管理,深化客户运营与合规能力。通过资源互补、区域深耕与科技赋能,共同构建可持续的共赢生态。【界面新闻】
近日,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平安产险、泰康人寿等多家险企的一批分支机构集中退出市场。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统计,截至10月22日,年内已有2565家险企分支机构退出市场,较去年同期增长约六成。在今年退出市场的险企分支机构中,财险公司分支机构为646家,人身险公司分支机构为1919家,退出的机构层级多为险企的支公司或营销服务部,机构层级相对较低。【界面新闻】
近日,2025年前三季度保险资管机构资产支持计划登记情况出炉。《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披露数据梳理,前三季度,共有15家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资产支持计划66只,登记规模合计2745.78亿元,同比增长25.1%。受访专家表示,资产支持计划现金流稳定、期限长,契合保险资金长期配置需要和投资要求,因此受到保险资管机构的青睐。【时代周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公开信息显示,同意网银在线(北京)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至15亿元。事实上,这并非今年首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已有13家支付机构获批增资。【21世纪经济报道】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9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0.944%,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147%,1年期平均利率为1.277%,2年期平均利率为1.367%,3年期平均利率为1.688%,5年期平均利率为1.519%。和上个月相比,3个月期下降0.1BP,6个月期下降0.2BP,1年期下降0.1BP,2年期下降0.1BP,3年期下降0.4BP,5年期下降0.1BP。今年以来存款利率一直处于下降通道, 中长期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5年期限的平均利率和3年期限的平均利率倒挂的情况依然明显。
企业动态
近日,华夏银行披露三季报。据三季报显示,2025年1-9月,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48.81亿元,同比下滑8.79%;实现归母净利润179.82亿元,同比下滑2.86%;每股收益为1.04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3.59亿元,同比下滑15.02%;实现归母净利润65.12亿元,同比增长7.62%。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为45863.5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80%;贷款总额24355.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3%。存款总额23389.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2%。 【WEMONEY研究室】
近日,京东旗下公司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已于近日获批保险经纪牌照,可经营的业务为一般及长期业务(包括相连长期保险),负责人为Lam Che Chuen(林志全)。同时,该公司已于近期更名为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根据牌照信息,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的牌照有效期至2028年10月13日,为期三年。公司由京东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现任董事为京东集团副总裁章力(ZHANG, LI)。【界面新闻】
近日,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公司(以下简称“南银法巴消金”),拟发行2025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ABS),发行规模为199999.99万元。发行说明书显示,2025年上半年,南银法巴消金营收27.40亿元,净利1.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72%和98.61%。回溯2024年,公司全年营收和净利同比增幅更是高达74.52%和172.97%,连续多年营收与净利增幅稳居持牌消金公司前三。从资产负债与盈利数据来看,公司规模持续扩张且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5年6 月末,总资产达565.59 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514.70亿元;2025年1-6月营业利润 4.12亿元,远超2024 年全年的1.65亿元。【零壹财经】
近日,京东科技联合自如推出“先住后付”服务,通过自如App租房,原本需要支付的押金和首月房租,现在使用京东白条可以0押金入住,并将首月房租延期一个月支付。这一服务将租房时常见的“押一付三”模式转变为“0元支付拎包入住”,缓解了租客特别是年轻人的资金压力。【WEMONEY研究室】
近日,记者独家获得一份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信用评级报告,其底层资产为微信旗下消费贷产品“分付”,揭开了一直以来低调展业的微信分付“神秘面纱”,在涉及276万借款人、1002万笔贷款的入池资产中,户均贷款余额仅217.14元,笔均贷款余额仅59.83元,加权平均年利率为15.02%(折合日利率0.041%),加权平均账龄为1.51天,借款人加权平均年龄约34岁。在五年的缓慢探索后,截至2025年6月末,分付产品贷款余额已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25.88亿元,而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6月末财付通小贷的贷款余额约为129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企查查信息显示,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阿里小贷”)已于10月17日正式完成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这张“阿里系”旗下最早的小贷牌照终于完成其历史使命。
10月27日,界面新闻了解到,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人寿”)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赵雪军因个人原因辞任,董事会已决定由现任副总经理钮磊磊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值得注意的是,赵雪军自今年1月正式获批出任总经理一职,至今尚不足一年。(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编辑|胡珈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