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0月27日讯(记者 金磊)10月27日晚间,齐鲁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10月27日收到《山东金融监管局关于齐鲁银行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同意该行注册资本由人民币约47.08亿元变更为人民币约61.54亿元。
蓝鲸新闻注意到,此次注册资本变化是由于齐鲁银行提前赎回 " 齐鲁转债 "。齐鲁银行上一次增资还在去年4月,监管同意齐鲁银行注册资本由45.81亿元变更为47.08亿元。
今年7月5日,齐鲁银行发布公告称,“齐鲁转债”已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将行使提前赎回权。据了解,“齐鲁转债”于2022年11月29日公开发行,规模为80亿元,期限6年,即2022年至2028年,并于2022年12月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这也意味着齐鲁银行提前了约三年半赎回。
8月14日,齐鲁转债在上交所摘牌,公司因 " 齐鲁转债 " 转股累计新增股本 1,445,710,138 股,增加后总股本为 6,153,842,525 股。因此,拟将注册资本由 4,708,132,387 元变更为 6,153,842,525 元,并对《公司章程》中涉及注册资本、股份总数的条款进行相应修订。
过去几年可转债是银行补充一级资本比较多见的方式,在银行资本运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推动可转债转换为股票,能够有效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增强银行资本实力。
对银行来说,可转债要成功转股才能全部计入发行人的核心一级资本。过去几年由于银行正股股价表现平淡、转股溢价率较高等因素,银行转债转股率较低,但随着去年开始银行股股价持续向好,各家推动可转债转股的意愿增强。
今年以来,多只银行转债陆续退出市场。其中,齐鲁转债、南银转债、杭银转债、苏行转债、成银转债等银行转债因触发强赎条款而摘牌,另外中信转债、浦发转债这两只银行转债则是因到期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