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陪同下,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0月28日周二下午乘坐直升机抵达横须贺基地,对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进行了视察。在航母上,特朗普发表了演讲,并邀请高市早苗上台,他强调美日同盟是全球最卓越的关系,是维护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基石。高市早苗则表示,将从根本上加强日本的防卫力量。核动力航母不仅是美国霸权的象征,也是“延伸威慑”承诺的具体体现,既向盟友传递安全保障,也向竞争对手展示军事威慑力。美日首脑共同登上航母,向外界释放出强烈的政治与军事信号。

特朗普1.0时期对安倍政府的冲击曾非常明显,但安倍出于利用美国霸权增强日本在“印太”地区地位的战略考量,在特朗普面前表现出一定的顺从姿态,希望将美日同盟绑定在“印太”战略框架内,推动“一体化”的战略方向,并让日本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支点。特朗普2.0初期虽将关注重点放在中东和俄乌局势,但仍需依靠日本作为其调整岛链战略的前沿阵地。高市早苗作为安倍“嫡系传人”,提出强化西南诸岛防卫、深化美日韩三方协调及美菲日合作等主张,这些主张正好符合美国的战略部署需求。比安倍更进一步的是,高市在对美投资和提高军费等方面更加积极主动,这让特朗普感到满意,并在航母甲板上重申“美日同盟是全球最卓越的关系”,同时也呼应了2025年2月《美日首脑联合声明》中“美日同盟是印太和平、安全、繁荣的支柱”的表述。

高市早苗将日本“国家正常化”作为其执政核心目标,提出激进的扩军计划,并计划在2026年底前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等“安保三文件”。这一计划在客观上与特朗普要求盟友承担更多防卫责任的要求相契合。美方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也成为高市推动扩军的重要外部支持,形成“日本扩军、美国背书”的双向强化循环。特朗普与高市共同登上航母,也标志着高市的军事安全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特朗普的认可。美联社指出,日本正在迅速调整国防战略和军事能力,这显示出美日同盟在应对实际威胁和提升攻击能力上的意愿。换句话说,高市希望借助特朗普,将美日同盟从“防御性同盟”向“进攻性同盟”转变,打破战后“专守防卫”的限制。
尽管特朗普急于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并希望缓和中美直接军事对抗,但他仍将中国视为唯一有能力且有意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日共同社认为,特朗普视察核动力航母,意在彰显威慑力,以牵制中国日益增强的海军力量。高市虽表示希望与中国构建建设性和稳定的双边关系,但同时强调两国在安全领域仍存在未解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高市延续了安倍提出的“台湾有事,日本有事”的理念,不仅主张将“台日关系”定位为准安全同盟,还将强化军事力量的核心目标指向应对周边威胁,同时以维护日本产业链安全为由推动对华经济脱钩。这些主张与特朗普强化对华战略竞争、遏制中国影响力的目标形成呼应。

作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海外驻军的国家,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要求增加防卫分摊的重点对象。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他就通过施压要求日本将驻日美军分摊费用提高至每年约2000亿日元。在美日安全保障问题上,特朗普要求日本承担更多防务开支。2019年,特朗普甚至直言《美日安保条约》并非对等盟约,“如果日本遭受攻击,美国将会开启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如果美国受到攻击,日本只能用索尼电视观看攻击画面。”二次执政后,特朗普聚焦国内事务,大幅削减对外投入,其让盟友承担更多成本的倾向愈发明显。

高市也聚焦国内经济发展,提出“负责任的积极财政”方针,推动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并支持民生事务,但其扩军计划压缩了其他财政开支,使美日在防卫费用分担问题上的博弈更为复杂。根据日本媒体披露,高市主张大幅增加防卫预算以推进“国防军”建设,但日本财政状况已经岌岌可危——2025年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超过260%。新增防卫开支本已面临国内阻力,如果再被迫接受美方分摊要求,将进一步加剧财政压力,影响其兑现经济政策承诺的能力。这种“双重增支”压力可能引发国内对美政策的反弹,考验高市政权的稳定基础。不难看出,高市激进的扩军计划虽符合特朗普要求盟友承担更多防卫责任的意图,但特朗普政府的成本转嫁策略也给高市执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美日在加强同盟关系方面虽然存在运作上的矛盾,但目标一致。特朗普访日并与高市一同登上航母的举动表明,美日同盟的强化已从传统的军事合作,扩展到全领域、多层次、网络化的战略联动。这种趋势无疑将对我国形成复合型的战略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