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数据显示,央行10月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当月净投放200亿元。这意味着自今年1月起暂停的国债买卖操作已恢复。
今年以来,国债买卖为何暂停又恢复?一起来看↓
问:现在为何恢复?
答:年初时,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与年初暂停国债买卖时相比,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阔。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具备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的条件。
而且,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既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也有利于释放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
问:国债买卖操作有何作用?
答: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
实践中,人民银行根据基础货币投放需要,兼顾债券市场供求和收益率曲线形态变化等情况,灵活开展国债买卖双向操作,保障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问:10月份净投放出于什么考虑?
答:一方面,净买入的操作模式体现了央行呵护流动性市场和稳定债市预期的操作目标。
另一方面,200亿元净买入规模相对较低,也体现了央行无意引起利率过快下行、避免过度影响对债市预期的监管意图。
编辑:万政、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