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2025年11月15日,日本共同社的一则报道让东亚局势再度紧绷。刚因涉台错误言论遭到中国严厉抨击的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带着内阁官房长官一同抛出更危险的论调——为应对所谓“复杂局势”,日本必须打破坚持近六十年的“无核三原则”,积极推动引进甚至制造核潜艇。消息一出,曾担任日本首相的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第一时间发声,直指这种表态“突兀且不合适”,警告作为唯一核爆受害国的日本,绝不能在核问题上开倒车。
这已经不是高市早苗第一次显露右倾激进立场,但将手伸向“无核三原则”,无疑是她任职以来最冒险的一步。这个1967年由佐藤荣作提出的“不拥有、不制造、不引进核武器”原则,1971年经日本众议院表决通过后,就成了日本核政策的基石。佐藤荣作甚至因此获得1974年诺贝尔和平奖,连安倍晋三都曾在2015年的众议院会议上承诺,这一原则是“理所当然的事”,现行日本国家安保战略也明确写着“坚持‘无核三原则’的基本方针今后也不会改变”。如今高市早苗却以“美军载核舰船停靠受限”“美国核威慑力削弱”为由,要把这块基石敲出裂缝,本质上是把日本的安全绑上了军事扩张的战车。

编辑
高市早苗的算盘打得很响。她和背后的右翼势力看准了奥库斯协议带来的“机会”,美国和英国答应给澳大利亚核潜艇的先例,让她觉得日本可以依样画葫芦,借同盟框架绕过国内法律阻碍。更核心的盘算在于,随着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日本对这个“安全靠山”的信任开始动摇,“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的心态逐渐抬头。在她看来,俄乌冲突搅乱了国际格局,中美博弈持续深化,正是日本摆脱束缚、谋求核相关能力的“窗口期”,既能在东亚“怪兽屋”里自保,又能拿着核筹码强化对中国的牵制。
但这种疯狂想法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听到消息后直言,“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言论会招来战争”。这些亲身经历核灾难的老人比谁都清楚,核武器从来不是安全保障,而是悬在头顶的利剑。野田佳彦在批评中特别强调,今年是广岛、长崎核爆80周年,日本本该向世界传递无核理念,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之,简直是对历史的背叛。更讽刺的是,日本共同社披露,高市早苗的计划若成真,将是战后日本安保政策的重大转向,所谓“迈向无核武世界”的口号会彻底沦为笑柄。

编辑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表态戳穿了日本的虚伪面具。这个自我标榜“和平国家”的二战侵略国,近年来不断增加防卫预算、放宽武器出口限制,现在又把主意打到核武器上,很难不让亚洲邻国怀疑:它是否真的与军国主义划清了界限?要知道,美国在1962年后曾在冲绳部署过“马斯B”地对地巡航核导弹,1972年冲绳移交日本后美军才撤走核武器,高市早苗所谓的“引进”,本质上就是让核武器重新回到日本领土。美国在欧洲的英国、意大利等六国部署了约100枚B-61型战术核导弹,一旦日本打开大门,这些武器随时可能出现在东亚。
最值得警惕的是,高市早苗的举动并非孤立。日本国内不少政客看似反对她,骨子里却同样藏着军事扩张的念头,这种集体右翼化倾向让危险有了滋生的土壤。但她显然算错了国际反应,中国、俄罗斯、朝鲜等亚洲国家绝不会坐视日本突破核底线。中国早就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若日本主动放弃无核地位,自然也别想再享受这份待遇。

编辑
核威慑从来不是单向的。日本若真敢迈出拥核第一步,就意味着将全国置于中俄两个核大国的战略威慑覆盖之下。经济制裁、军事反制的工具箱早已备好,高市早苗试图用核冒险换取所谓“安全”,最终只会让日本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历史已经证明,军国主义路线只会带来毁灭,现在的日本该做的不是琢磨如何拥有核武器,而是好好忏悔历史,守住和平底线——否则,等待它的只会是比历史更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