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收
当万物逐渐被冬日的寒冷覆盖,这里弥漫的不是凛冽寒风,而是洋溢着太邑乌栖村民白芸豆入仓的喜悦。

在乌栖海拔2300米的田间地头,白芸豆藤蔓爬满木架。一大早,村民已在田间穿梭忙碌。


粗糙的手掌在豆秆间灵活一捋,饱满的豆荚就像断了线的珍珠,接连坠入篮中,响起沉实的声音,片刻间就收获满满一筐。这是以前的乌栖村不曾有过的景象。


乌栖村民 李玉亮
我们的山原来是荒着的,政府教我们种白芸豆,收成相当好,明年我准备多种一点。
乌栖地处高寒山区,传统农作物广种薄收。今年,太邑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引入白芸豆种植,还邀请了农技专家“送技到田”。

经过科学播种、覆膜,全村的白芸豆种植面积达103亩,平均亩产360斤,相比传统农作物,产值翻了一番多。白芸豆成为助力村民增收的“铂金豆”。
村民 李如军
按目前的价格,我种的这30多亩比往年收入翻了一番。现在进入采摘期,很快就可以销售。我们明年要继续种植,亩产有望达到500斤左右。





新豆收回家,农院成为天然晾晒场,密密麻麻的豆粒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照映着村民增收的笑容。

屋檐下,堆着鼓鼓囊囊的编织袋,白芸豆轮廓清晰可见,农家小院俨然成了丰饶的粮仓。


乌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绍飞
我们将和州农科院一起推广、种植300亩的“芸豆3号”,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一条好路子。

从芒种到初冬,乌栖村白芸豆的丰收图景,既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也走出了高寒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