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5年前五个月,国内创新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已达455亿美元,超越2024年上半年交易总额。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中国创新药从"跟跑"向"并跑"乃至"局部领跑"的历史性转变。
产业基础日趋坚实
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研发能力正与国际一线水平接轨。百济神州缔造了中国药企首个十亿美元重磅药泽布替尼,该药于2019年在美国FDA首次获批上市,2023年全球销售额达13亿美元。2024年百济神州实现收入38亿美元,核心产品泽布替尼贡献收入26亿美元,推动公司亏损额持续收窄。
国内创新药企业在ADC、双抗、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依沃西在2024年9月美国世界肺癌大会上,以单药疗效"头对头"击败帕博利珠单抗,成为首个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超越K药的案例。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医药创新格局中地位的提升。
深市创新药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华东医药2024年医药工业研发投入26.78亿元,同比增长16.77%,直接研发支出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达12.91%。海思科2024年研发投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14.36%,占营收比达26.09%。贝达药业通过"研发—商业化—再投入"的良性循环,保障后续研发管线有序推进。
商业化成果显著
中国创新药企业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屡创新高。三生制药与辉瑞公司签订许可协议,授予辉瑞在全球独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的权利,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并可能获得高达4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这一交易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金额纪录。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协议,总金额达53.3亿美元。信达生物将DLL3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IBI3009的全球权益授权给罗氏,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达10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
国内创新药企业正快速接轨全球市场。中国已从本土有药可用,上升到有全球首创原研新药陆续问世的历史新纪元。行业将步入不断有创新药获批或创新资产获得常态化BD交易收入的高速成长期。同时,行业分化也在加大,生产壁垒低的同质化产能将被加速出清。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