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经济即将崩溃,或想暂停偿还中国15亿贷款,中方该如何应对呢?
俄乌冲突已经历时三年多的时间,随着战事的拉长,乌克兰的经济状况出现了令人堪忧的状况。据观察者网报道,最近一两年以来,乌克兰的经济数据下降明显。
相关预测显示,乌克兰经济将在今年年底遭遇重大危机。作为乌克兰经济支柱的农业和信息技术业,陷入了严重的衰退。而经济危机的另一个表现,是乌克兰的失业率飙升,这意味着普通人的生活将受到巨大影响。
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来看,乌克兰今年前两个月的GDP增长仅为1.1%,相较于去年锐减。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也确实反映出乌克兰的经济状况正在急速的后退。
在乌克兰经济“亮起红灯”的危急时刻,一则和中国有关的消息的传出,则瞬间“炸开了锅”。据悉,乌克兰某议员日前透露,乌克兰内阁打算暂停偿还中国的15亿美元贷款,并计划在获得批准之后重组这笔贷款。
据悉,中国这笔贷款起始于2012年,当时中国向乌克兰提供了15亿贷款,用于双方农业以及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还款日期是2030年。
按照贷款合同,乌克兰需要按照约定偿还本金和利息。然而10多年过去了,乌克兰只还了中国7500万美元的本金,以及4000多万的利息,剩下14亿美元的本金尚未偿还,如果再加上利息的话已经远远超过了15亿美元。
按照乌方如今的设想,可以通过重组贷款,向中方施压,以争取中方在重组中给予更宽松的条件,甚至于让乌方偿还的债务可能会减少。毫无疑问,乌方这是一种典型的透支国家信用的“老赖”行为。
而对于中方来说,在债务问题上不能做出大的妥协,以免形成“破窗效应”。在乌方没有提出可信抵押方案前,绝不能为乌方的这种违约行为买单。
实际上,如今的乌克兰还剩两张“底牌”可以用来“自保”。一张是“资源牌”,但这条道路已经被美国“截胡”了。众所周知,乌克兰已经和美国签署了矿产协议,因此这条路肯定走不通了。
而乌克兰还剩下的“第二张牌”,那就是“粮食牌”。实际上,按照乌克兰已经跟中方签订的协议,其每年需要向中国提供至少8000万吨的玉米,以及其他粮食用于抵债。然而,这些年来,乌方明显没有按照协议进行,再加之乌克兰现在已经负债累累,之后是否会认真履行中乌协议,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对于乌克兰的违约行为,我国早在2014年的时候就曾经向伦敦法院提起诉讼,追讨欠款,但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直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这笔欠款便彻底的遭到搁置。面对堆积如山的债务,乌克兰在去年8月直接签署了一项法令,宣布将暂停外债,并启动债务重组。近一年来,乌克兰已经陷入了“越借越穷、越穷越借”的死循环中。
乌克兰如今的这番操作,就相当于一个欠钱不还的人,在借款到期后以各种手段逼迫债主“延长期限”,甚至还想“少还”部分借款。
对中方来说,对于乌克兰的“老赖”行为,止损要优于妥协。当然,中方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如果泽连斯基继续“装糊涂”,想打中国财产的主意,那么中国便可加大对俄罗斯支持的力度。对于最后该怎么选,就要看泽连斯基能否看清楚局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