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消费贷利率的“内卷”行情,如今正在经营贷领域上演。
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多家国有银行、股份行和城农商行了解到,经营贷利率低于3%已不罕见,有银行抵押类经营贷利率甚至低至2.15%。但也有部分银行选择“不跟风”,其经营贷利率仍维持在3%。
有专家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经营贷利率下调背后一方面是经济主体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也与政策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关。降低经营贷利率会在一定程度上侵蚀银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应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挖掘有效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业务扩张和资产质量的有效平衡。
调查:多家银行经营贷利率低于3%
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了多家国有银行、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经营贷利率情况。
一国有行支行客户经理发给南都湾财社记者的经营贷产品资料显示,该行目前有多款经营贷产品,其中“抵押快贷”产品主要面向有抵押物的小微企业(含个体户)等,额度最高可至3000万元,期限最长10年,利率优惠至2.60%。纯信用类经营贷利率最低则为2.98%。
部分股份行经营贷利率也已经低至“2”字头。比如,有股份行贷款经理表示,该行经营贷产品年化利率在2.5%-3.5%之间。还有股份行客户经理称,该行经营贷利率最低2.6%,如是该行私贵客户,还可享一定的利率优惠。
经营贷利率低至“2”字头并不只是广东地区才有的现象。四川一城商行工作人员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该行住房抵押类经营贷产品1年期利率为2.15%(优质抵押物)和2.3%(其他抵押物),3年期利率为2.35%(优质抵押物)和2.7%(其他抵押物)。单户最高可贷800万,300万(含)以下为线下审批,放款快、效率高。
南都记者走访了解到,也有部分银行经营贷利率仍维持在3%左右。比如,有大型银行工作人员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该行目前纯信用经营贷利率为3.6%,抵押经营贷利率约3%。其介绍称,该行的经营快贷运用多维数据为小微客户提供线上融资服务。且为开放申请,客户注册手机银行用户即可申请。最高额度为500万元,实际额度以审批为准。
也有中小银行对经营贷利率价格战保持审慎态度。比如,有农商行客户经理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其所在行经营贷利率最低为3%,实际利率以审批为准。还有城商行客户经理称,该行经营贷利率在3%左右,如果资质较好,如企业信用评分高、有房产抵押,也可能申请到3%以下的利率。
走向:会否重演消费贷利率反转行情?
实际上,经营贷利率下行并非新近现象,这一趋势在上市银行去年年报中已初现端倪。
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上市银行年报发现,去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下降,且不少银行下降幅度超过20个基点。比如,交通银行年报显示,去年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已经低至3.23%,同比下降20个基点;招商银行年报显示,其去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22%,同比下降26个基点;建设银行年报也表示,其去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3.54% ,较上年下降21个基点;邮储银行年报则显示,其去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16%,同比下降45个基点。
今年4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蒋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2025年前两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3%,较2024年下降了0.33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9个百分点。
今年5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的总体目标。其中“稳价”,即稳定信贷服务价格。《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定价管理,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自身资金成本和小微企业客群特征、风险状况等,科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增强业务发展可持续性。
值得一提的是,经营贷利率“内卷”现象此前曾在消费贷领域上演。
南都湾财社此前报道,今年一季度,不少银行推出低利率消费贷产品,市场利率从“3”字头直降至“2”字头,且贷款额度有所提升。但低利率也催生一些乱象,比如,部分用户申请了低利率的消费贷后,将资金存入其他银行赚取利息差或用于偿还其他贷款。4月起,在监管要求下,多家银行又纷纷将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
经营贷利率未来是否会进一步下调?会否重现消费贷市场的反转?上述四川地区城商行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经营贷利率整体处于下行态势,但参照消费贷利率情况,未来经营贷利率走向“不好说”。
“在市场利率较低甚至影响市场竞争秩序的情况下,监管机构或会根据情况进行政策引导,让银行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
原因:信贷需求不足致银行“以价换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经营贷利率下调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娄飞鹏认为,银行经营贷利率纷纷降至3%以下,背后一大因素是,在政策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持续下行,叠加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推动银行主动下调贷款利率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另一方面,他认为,由于当前实体经济主体融资需求相对不足,部分银行转而采取价格战方式,通过降低利率来吸引客户,从而加剧了市场的利率下行趋势。
经济主体融资需求不足,从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数据也可窥见一二。
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我国住户贷款下面的短期经营贷款余额为110965.20亿元,较去年末增长了0.93%;中长期经营贷款余额为135754.76,较去年末增长了3.23%;两项合计246719.9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了2.18%。与去年前五月相比,增幅均出现回落。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发现,2024年5月末,我国住户贷款下面的短期经营贷余额较2023年末增长了4.61%,中长期经营贷款余额增长了6.82%,两项合计增长了5.79%。
影响:压缩净息差,降低银行盈利能力
经营贷利率下调对银行将产生哪些影响?为何在国有行和股份行经营贷利率“内卷”时,部分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却未跟进?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叶蜀君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刘芳嘉近期发表的研究论文,以中国91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测算和实证检验增加普惠小微贷款量、降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对银行商业可持续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增加普惠小微贷款量可以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这是因为增加普惠小微贷款量可以将资金分配到更多的企业和行业中,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资产组合多元化,从而分散风险。但是降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会侵蚀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其中,中小型商业银行降低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对其盈利能力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大型商业银行则不显著。
“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较大,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在运营、管理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固定成本可以被更多的业务量分摊,从而降低成本。相比之下,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规模较小,同样的固定成本在较少的业务量中分摊,导致成本相对较高。并且大型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即使贷款利率降低,还可以通过其他业务来弥补收入的减少。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利息收入占比更高,因此受利率降低的影响更大。”该研究表示。
娄飞鹏也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从银行持续发展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采用“以价换量”策略存在风险。银行净息差本身处于低位,简单降低价格将进一步压缩净息差,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在他看来,银行业需要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挖掘有效市场需求,围绕客户合理融资需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业务扩张和资产质量的有效平衡。
上述叶蜀君等人的研究则认为,中小银行应结合自身区域、客户群体特色,走差异化竞争路线,避免盲目跟风大型银行模式,聚焦细分市场,打造专属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方案。此外,商业银行应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实现精准的客户画像与智能定价,强化风控体系建设,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普惠小微贷款业务运营成本,在实现普惠小微贷款量增价降的同时有效管控风险,提升盈利能力。
统筹:任先博
执行统筹:刘兰兰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兰兰 马青
设计:蔡沐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