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末
全省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商户286.7万个,较年初增长6.4%;开立个人钱包2515.9万个,较年初增长12.1%;累计消费金额255.3亿元,总业务金额2148.5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26.4%、32.2%,各项数据稳步增长
上半年
全省共开展惠民红包活动147次,投入直接营销费用405万元,带动消费3000余万元
本报讯(记者李国红)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7月18日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河北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行不断提升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能力、拓展应用场景、扩大使用范围,进一步促进数字人民币在各行业领域应用覆盖面,助力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截至6月末,全省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的商户286.7万个,较年初增长6.4%;开立个人钱包2515.9万个,较年初增长12.1%;对公母钱包114.8万个,较年初增长31%;累计消费金额255.3亿元,总业务金额2148.5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26.4%、32.2%,各项数据稳步增长。全省数字人民币受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应用场景覆盖范围不断拓展,规模化应用效应日益凸显。其中线上消费金额在全国五个全域试点省份排名第二。
持续拓展受理场景。有序拓展重点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联合省住建厅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住房公积金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通知》,协调省国资委推动所属企业电费、贷款等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累计缴纳电费62.38亿元,贷款18亿元;协调省交通运输厅持续推进公交、机场、驾培、出租车等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省公安厅在保定开展车驾管业务规费试点,实现收费窗口数字人民币支付应用全覆盖。“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地完成多笔交易,单笔最大额度达3.4亿元。
进一步扩大财政领域应用。持续扩大工资代发等财政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保定、邢台、唐山、衡水、邯郸等地财政部门率先制定财政领域数币代发方案,分阶段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广泛覆盖,唐山、衡水数字人民币工资代发范围由市直部门扩大到县域。截至6月末,全省共2378家单位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工资,金额200.5亿元。省财政厅推进完成非税收入管理系统数字人民币应用联调测试工作,正在办理省本级财政非税专户数字钱包开立手续。
不断打造特色创新场景。发挥数字人民币即时结算、可追溯、智能合约等特点,实现了多项数字人民币预付费资金监管创新场景,有效解决了“卷钱跑路”等老大难问题;率先打造超级SIM卡硬钱包、政府采购领域预付款全过程履约管理等一批创新场景。河北省工信领域和雄安新区“数字乡镇”试点成效显著,相关经验被人民银行采纳并全国推广。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上半年,全省共开展惠民红包活动147次,投入直接营销费用405万元,带动消费3000余万元;共开展宣传培训活动2158次,发放宣传材料10万份,参与人数达15万人次。
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将科学规范建设数字人民币支付受理环境,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加强工作督导,扎实推进各行业领域数字人民币应用;紧紧把握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先机,加速数字人民币应用增量扩面,努力在机制完善、场景拓展、应用创新、宣传推广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做出新成效,助推全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