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上海金融运行情况。2025年上半年,上海涉外经济保持活跃,涉外收支总额2.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涉外收入1.3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涉外支出1.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
上海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在2025年上半年持续增长,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比重为46.5%,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同时,人民币在涉外收支中的占比稳步提升。上半年,上海市本外币跨境收支中的人民币占比为62.9%,较2024年提升0.4个百分点。
密切监测外汇市场形势变化,确保上海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
央行上海总部外汇管理部副主任吴金友介绍称,上半年上海涉外收支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货物贸易收入稳步增长,外贸发展韧性持续显现。上半年,上海市外贸企业克服外部压力、展现较强韧性,货物贸易项下收入同比增长21%。在全球贸易壁垒加深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加快多元化市场开拓步伐,扎实推进区域经贸合作。上半年,上海市对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分别为16%和42%,同比分别增长24%和20%。同时,外贸企业积极适应国际市场新趋势,开拓新兴领域,推动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二是资本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市场信心持续回暖。上半年,境外投资者持续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凸显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长期企稳向好的信心。一方面,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外资对境内股票投资回暖,由去年同期的净流出转为今年的净流入,且5月以来外资买入境内股票有所增多。随着市场开放深化和估值优势显现,境内资本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望继续增强。
三是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外汇套保率同比提升。今年以来,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风险挑战增加,但市场交易总体保持理性有序。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不断增强,主动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的意愿持续提升,辖内金融机构也积极优化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上半年,上海辖内签约口径外汇套保比率为42.2%,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达到历史较高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推动区域高水平开放创新,密切监测外汇市场形势变化,确保上海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助力上海稳外贸大局和涉外经济发展。”吴金友表示。
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央行上海总部宏观审慎管理部副主任施建东表示,上半年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涉外贸易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内驱力增强。上半年,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9%。其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分别同比增长17%和24%。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占本外币的比重增至37.6%。以贵金属、铁矿石、粮食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出口结算量同比增长15%,航运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55%,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36%。
第二,人民币为“一带一路”等相关主体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效果显著。上半年,上海与10个东盟成员国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同比增长10.7%,与14个RCEP成员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上升7.5%,与105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7.3%。上海持续为东盟、RCEP成员、“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等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便利人民币资金跨境流动。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效应持续放大。上半年,上海继续发挥开放型经济及金融基础设施资源集聚优势,辖内金融机构为境外市场主体办理跨境投融资、证券交易等相关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占到结算总量的近八成。人民币境外贷款业务量同比增长36%,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6%。
“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继续顺应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落实各项便利化政策,持续推动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人民币跨境使用,进一步增强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上海经济提质增效。”施建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