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但你可能不知道,地球上的黄金总量高达40万亿吨,平均每人能分到55万吨!既然黄金这么多,为什么我们还在为金价上涨发愁?为什么黄金开采还是这么困难?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看似矛盾的谜团。
科学家估算,地球内部确实蕴藏着约40万亿吨黄金,但99%以上都深藏在地核中。这些黄金是在地球形成初期,因密度较大而沉降到地核的,深度达到2900公里以下。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开采到地核中的黄金。
我们能够开采的黄金主要分布在地壳中,储量约20万吨。听起来也不少,但相比总量简直是九牛一毛。更麻烦的是,这些黄金大多以极其微小的颗粒分散在岩石中,开采成本极高。
目前金矿的平均品位(每吨矿石含金量)仅0.5-5克,也就是说要挖几百吨矿石才能提炼出1公斤黄金。南非曾经有一个超深金矿,深度超过4公里,工人要坐电梯1小时才能到达作业面,开采成本远超黄金本身价值。
海水中也含有黄金,总量约2000万吨,但浓度极低——每吨海水仅含0.000004克。要提取1公斤黄金,需要过滤2.5亿吨海水!目前没有任何技术能经济可行地实现这一点。
小行星带中有些天体富含贵金属,比如灵神星(16 Psyche)可能含有价值700万亿美元的金属。但以现有技术,去小行星采矿的成本远超收益,短期内不现实。
即便只算地壳中的20万吨黄金,按目前年产量3000吨计算,也还能开采60多年。但现实是,环保限制越来越严:金矿开采会使用氰化物等有毒物质,容易污染环境,各国监管日益严格。
且优质金矿越来越少:易开采的浅层金矿基本耗尽,新发现的矿藏多在偏远或政治不稳定地区。
加上人工合成黄金不划算:理论上可以用核反应制造黄金,但成本是市场金价的数百万倍。
那有人好奇,未来黄金会枯竭吗?短期内不会,但长期来看:
回收技术将更重要:目前全球约1/3黄金来自回收旧首饰和电子废料。
深海采矿可能突破:海底热泉附近存在高浓度金矿,但技术尚不成熟。
小行星采矿是终极方案:或许100年后,人类真能从太空带回大量黄金。
地球确实富含黄金,但绝大部分就像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却摸不着。正是这种"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特性,让黄金保持了它的稀缺性和价值。其实,我们不是缺黄金,而是缺能便宜得到它的方法。
或许未来的某天,科技突破会让黄金变得像铁一样普通,但在此之前,它仍将是人类追逐的永恒财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