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日本股市遭遇重创,日经225指数暴跌超过2%,东证银行股指数一度重挫4.2%。这一轮急跌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其中日本央行的政策信号与美国经济数据的疲软表现成为主要推手。
央行政策立场引发市场震荡
日本央行在最新议息会议中维持政策利率0.5%不变,但同时大幅上调2025财年通胀预期0.6个百分点至2.7%。这一调整显示央行对通胀前景的乐观预期正在增强。央行将通胀风险评估从"倾向于下行"调整为"总体均衡",暗示未来政策收紧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行长植田和男在会后表态中强调,通胀率走强趋势明显,重返通缩的可能性正在下降。他明确表示,央行将在适当时机调整货币政策,包括择机实施加息措施。这种相对鹰派的表态与市场此前的预期形成反差,直接冲击了投资者信心。
央行议息声明呈现出明显的鹰派色彩,但植田和男的具体表态却相对温和,这种政策信号的微妙差异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对央行未来政策路径的判断出现分歧,进而推动股市出现大幅波动。
美国经济数据拖累全球市场情绪
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的疲软表现成为压垮市场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新增就业人数远低于预期,前两个月数据更是被大幅下修25.8万人。这一数据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深度担忧,同时推高了美联储降息预期。
美股三大指数在非农数据公布后全线重挫,标普500指数上周累计下跌2.3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累跌2.92%,纳斯达克指数累跌2.17%。恐慌指数VIX上周累计上涨36.70%,反映出市场情绪的急剧恶化。
日本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大幅下行,日内均走低至少8个基点。这种债券市场的表现反映出投资者正在寻求避险资产,同时也显示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情绪正在蔓延。银行股集体承压,成为本轮下跌的重灾区,东证银行股指数的大幅下挫凸显了金融板块面临的压力。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