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黄金“小牛市”曾让市场沸腾,伦敦金从2650美元/盎司飙升至3400美元/盎司上方,国内首饰金价也进入“千元时代”,吸引大量资金跑步入场。
然而,4月下旬以来,金价呈震荡走势,4月23日伦敦金一度跳水、最低跌至3200美元/盎司附近。5月12日,中美关税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市场避险情绪降温,伦敦金单日下跌3%。
5月21日,金价再度狂飙,现货黄金上破3300美元大关,为5月9日以来首次。记者走访我市商场黄金专区发现,各大品牌黄金挂牌金价为1008元/克。
伴随着黄金投资持续升温,部分银行提高投资门槛,将积存金认购起点金额升至千元。同时,考虑到信用卡套现“炒金”现象浮现,多家银行紧急发布风险提示,并强调严控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黄金市场。
起购“门槛”升至千元
随着金价波动加剧,多家银行积存金起购“门槛”不断上调,金额已从百元涨至千元。
招商银行于5月8日,将黄金账户活期及黄金账户定投按金额认购的起点由800元调整为1000元。这已是该行年内第四次上调积存金的认购起点。
建设银行则早一步加入了“千元”大军。5月6日起,该行个人黄金积存业务定期积存起点金额(包括日均积存及自选日积存)由800元上调至1000元。而早在4月份,光大银行就将黄金积存个人业务定期投资按固定金额投资起购金额由700元调整为1000元。
据了解,积存金业务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申请,为客户开立积存金账户,记录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存入一定重量黄金的负债类业务。客户可采取主动积存或定投的方式从银行买入黄金存入积存金账户,积存的黄金支持卖出或兑换成等值的实物黄金。
受金价波动的影响,除上述积存金“门槛”升至千元的银行外,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曾对积存金业务起购门槛进行过一轮或多轮调整,目前积存金起购金额已普遍涨至750—800元之间。
信用卡炒金涉嫌违规
在金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黄金的避险属性愈发强烈,有的投资者甚至用消费贷“贷款买金”投资。
多家银行发出公告警示投资风险,并表示严控信用卡“炒金”,明确指出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投资股市、黄金等高风险领域。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信用卡使用规定,更存在巨大资金风险,若黄金价格波动导致亏损,持卡人需自行承担价差、手续费等成本,并可能因逾期还款产生透支利息及不良信用记录,严重损害持卡人合法权益。
事实上,除了发布风险提示,今年以来,银行也在强化交易监控,比如兴业银行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将根据监管要求动态调整限制类交易范畴,对异常交易实施拦截;建设银行则要求持卡人保留消费凭证以备核查。
如果有人违反相关规定,会有哪些后果?银行方面表示,对于违反规定的持卡人,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停卡、列入黑名单、限制分期、要求提前还款等措施,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黄金市场未来走势如何
一股份制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本轮黄金行情是经济不确定性与避险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金价的后续走势,市场上有两种声音:一边是看涨声浪不断升温,有分析师甚至喊出了“黄金将涨到4000美元/盎司”。
另一边则是“泡沫警告”愈发高涨,有机构提醒投资者冷静面对“非理性繁荣”。
此外,目前业内普遍认为,金价上涨趋势在2025年仍有望延续,但可能会呈现高位震荡的态势。所以,无论是否决定“上车”,投资者千万不要将所有资金投入黄金,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市场波动剧烈。一旦将所有资金投入黄金,当市场情绪逆转,金价可能迅速回调,导致投资者本金出现重大亏损。
同时,贷款投资黄金除了法律风险(任何贷款资金都不得用于投资),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黄金价格波动大,若在高位买入后价格下跌,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甚至无法偿还贷款本息。
转自| 温州日报 记者 | 杨帆
来源:温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