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于近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这是2025年以来首家获批该资格的商业银行,也是自2023年10月后首家获批的中资银行。
至此,国内持有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增至37家,涵盖18家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5家外资银行、11家城商行和3家农商行。
资格获批:合规筹备与监管要求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批复文件,重庆农商行需在核准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基金托管业务的筹备工作,并在取得工商部门换发的营业执照后,向证监会申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在此之前,该行不得对外开展基金托管业务。证监会特别强调,重庆农商行需严格履行托管人职责,确保基金资产的独立性与完整性,维护投资者权益。
从业务属性看,基金托管资格是商业银行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的关键牌照。托管机构需承担资产保管、交易清算、投资监督等职能,既是基金运作的“安全阀”,也是银行中间收入的重要来源。重庆农商行此次获批,标志着其服务能力已通过监管对风控体系、技术系统及专业团队的全面检验。
当前,国内托管市场仍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导,但城商行、农商行近年加速入局。此前,广州农商行、上海农商行、青岛农商行已相继获得资格,重庆农商行成为第四家具备基金托管牌照的农商行,也是中西部地区首家。
重庆农商行:区域深耕与业务突围
重庆农商行成立于2008年,由原重庆市联社及39家区县行社合并组建。作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该行资产规模长期位居国内农商行前列。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资产同比增长超6%,存贷款市场份额稳居重庆市首位。此次获批基金托管资格,将助力其拓展财富管理、资管产品代销等业务链条。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持续加码中间业务布局。2023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2.3%,理财子公司渝农商理财管理规模突破1500亿元。托管资格的落地,可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增强对公募基金、私募资管等机构的服务黏性。据测算,基金托管业务费率通常在0.1%-0.25%区间,虽低于理财托管,但规模效应显著,且能带动托管账户沉淀资金。
区域战略上,重庆农商行或重点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金融机构。目前,川渝两地拥有公募基金管理人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超1200家,但本地托管资源相对稀缺。该行可利用地缘优势,为区域内机构提供定制化托管方案,与国有大行形成差异化竞争。
行业格局:农商行破局与外资提速
托管牌照扩容背后,是资管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与竞争加剧的双重驱动。截至2024年末,中国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0万亿元,私募资管规模达21.5万亿元,托管市场年收入超400亿元。然而,行业集中度居高不下——国有六大行占据超70%市场份额,股份制银行占约20%,中小银行与外资行合计不足10%。
农商行的突围需直面多重挑战。一方面,头部机构已形成品牌、系统、客户资源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农商行需在科技投入、人才储备上持续加码。以重庆农商行为例,其2023年信息科技投入达7.5亿元,占营收比重3.1%,未来需进一步升级托管系统以满足实时估值、智能风控等需求。
自2020年渣打、花旗、德意志等外资行获批资格后,2024年大华银行、星展银行相继加入,托管牌照外资持有者增至5家。外资行在跨境托管、衍生品服务等领域具备经验,但其本土渠道和客户基础较弱,短期内难以撼动中资行主导地位。
托管市场的多元竞争格局,最终将推动行业服务效率提升与费率合理化。对中小银行而言,能否在细分领域构建核心优势,将决定其能否从“牌照持有者”蜕变为“价值创造者”。重庆农商行的后续表现,或为同类机构探索差异化路径提供参考。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批复文件,重庆农商行需在核准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基金托管业务的筹备工作,并在取得工商部门换发的营业执照后,向证监会申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在此之前,该行不得对外开展基金托管业务。证监会特别强调,重庆农商行需严格履行托管人职责,确保基金资产的独立性与完整性,维护投资者权益。
从业务属性看,基金托管资格是商业银行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的关键牌照。托管机构需承担资产保管、交易清算、投资监督等职能,既是基金运作的“安全阀”,也是银行中间收入的重要来源。重庆农商行此次获批,标志着其服务能力已通过监管对风控体系、技术系统及专业团队的全面检验。
当前,国内托管市场仍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导,但城商行、农商行近年加速入局。此前,广州农商行、上海农商行、青岛农商行已相继获得资格,重庆农商行成为第四家具备基金托管牌照的农商行,也是中西部地区首家。
重庆农商行:区域深耕与业务突围
重庆农商行成立于2008年,由原重庆市联社及39家区县行社合并组建。作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该行资产规模长期位居国内农商行前列。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资产同比增长超6%,存贷款市场份额稳居重庆市首位。此次获批基金托管资格,将助力其拓展财富管理、资管产品代销等业务链条。
近年来,重庆农商行持续加码中间业务布局。2023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2.3%,理财子公司渝农商理财管理规模突破1500亿元。托管资格的落地,可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增强对公募基金、私募资管等机构的服务黏性。据测算,基金托管业务费率通常在0.1%-0.25%区间,虽低于理财托管,但规模效应显著,且能带动托管账户沉淀资金。
区域战略上,重庆农商行或重点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金融机构。目前,川渝两地拥有公募基金管理人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超1200家,但本地托管资源相对稀缺。该行可利用地缘优势,为区域内机构提供定制化托管方案,与国有大行形成差异化竞争。
行业格局:农商行破局与外资提速
托管牌照扩容背后,是资管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与竞争加剧的双重驱动。截至2024年末,中国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0万亿元,私募资管规模达21.5万亿元,托管市场年收入超400亿元。然而,行业集中度居高不下——国有六大行占据超70%市场份额,股份制银行占约20%,中小银行与外资行合计不足10%。
农商行的突围需直面多重挑战。一方面,头部机构已形成品牌、系统、客户资源的护城河;另一方面,农商行需在科技投入、人才储备上持续加码。以重庆农商行为例,其2023年信息科技投入达7.5亿元,占营收比重3.1%,未来需进一步升级托管系统以满足实时估值、智能风控等需求。
外资银行的入场亦值得关注。自2020年渣打、花旗、德意志等外资行获批资格后,2024年大华银行、星展银行相继加入,托管牌照外资持有者增至5家。外资行在跨境托管、衍生品服务等领域具备经验,但其本土渠道和客户基础较弱,短期内难以撼动中资行主导地位。
托管市场的多元竞争格局,最终将推动行业服务效率提升与费率合理化。对中小银行而言,能否在细分领域构建核心优势,将决定其能否从“牌照持有者”蜕变为“价值创造者”。重庆农商行的后续表现,或为同类机构探索差异化路径提供参考。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