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家理财子公司合计管理产品规模达到26.44万亿元,同比增幅14%。
文/每日财报 张恒
理财真净值时代,作为业界实力最为雄厚的理财机构且为理财业务发展主体,银行控股的理财子公司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局面,经营业绩发展始终备受业内外高度关注。
随着各大上市银行陆续披露完毕2024年财报,国内2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年度经营情况全部浮出水面。
作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关键运营主体,这些理财子公司披露的经营指标既构成了我们观测其自身成长轨迹的立体镜像,也形成了透视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生态演进的窗口。
行业回暖,
2024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增长提速
截至2024年末,27家理财子公司合计管理产品规模达到26.44万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23.15万亿元增长了3.29万亿元,增幅为14.21%。
在市场整体规模增长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 。
也就是说,去年27家理财子公司的规模增长与市场的整体扩张相互呼应,表明这些理财子公司在把握市场机遇、吸纳资金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同时,这27家理财子公司在理财市场中占据了超88%的份额,成为扛起市场管理产品规模的绝对大旗,整体实力不容小觑。
从扩张轨迹观察,2024年在债牛行情、以及存款利率快速下调的背景下,理财行业规模增速实现回暖,各家公司步入全面扩容周期。其中,国有大行理财子、股份行理财子、区域行理财子AUM同比增速分别为16.6%、11.1%、19.6%;AUM分别达到了10.22万亿元、12.94万亿元以及3.29万亿元。
对此,中金公司在5月5日已发布的《行业回暖、盈利提升—上市银行2024年理财业务综述》中这些评价道:“国有行理财子或受益于母行更大力度的手工补息整改;股份行理财机构持续扩大市场份额,但同质化竞争加剧使得头部机构增长动能受到挑战;区域行理财机构保持了良好的成长性,尤其是江浙地区的理财子。”
拆分公司具体而言,我们发现,2024年多家理财子的管理规模同比增速突破30%,其中领跑者增速可高达43%,折射出行业高速扩张的强劲动能。
国有行理财子方面,6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规模均实现稳定增长。其中,农银理财、工银理财的管理规模均超过了1.9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9%、14.2%。而增速最高的是交银理财、中邮理财这两家公司,管理规模均增长了超30%,当期AUM分别为1.62万亿元、1.02万亿元。
股份制银行理财子中,招银理财和兴银理财继续坐稳产品规模榜第一、第二宝座,也是唯二的两家产品余额规模突破2万亿的理财子公司,不过,这两家的AUM增速却均有所下降,分别为-3.1%、-3.8%。
而规模增长速度较快的则是华夏理财与恒丰理财,两者的管理规模在2024年分别增长了40.8%、42.9%,恒丰理财AUM增速为所有理财子之最。
恒丰银行在2024年报中表示,恒丰理财已经建立起“恒仁、恒盈、恒智、恒信、恒惠”五大系列产品架构,聚力满足客户多层次财富管理需求。同时,公司还持续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海洋经济、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发挥理财资金直投直拓优势,全力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健合规经营,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公司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中,苏银理财以6332亿元的管理产品规模占据城商系理财子公司首位,展现出区域龙头的实力。此外,南银理财、北银理财规模增长较快,分别为26.6%、33.5%,为城农商行理财子中增速最高的两家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与股份行理财子公司所不同的是,9家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2024年AUM增速均录得正增长,而且除了青银理财同比增速为个位数之外,其他8家公司的管理规模增幅均超过了11%。这背后凸显了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在区域市场深耕细作,凭借对本地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和灵活的市场策略进行差异化竞争,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实现规模的稳步扩张。
国有行理财子盈利稳定,
股份行、城农商行理财子利润分化
我们再将眼光重点聚焦在市场较为关心的业绩层面上,上述27家理财子公司中,有24家披露了2024年的经营业绩。
从全局分析,相较于2023年的负增长,2024年整个理财子公司总计净利润实现了扭转,复苏向好迹象显现。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2024年理财子公司加权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7%,相较2023年的负增长实现扭转,整体净利润实现了高增。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区域行理财子加权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6%、1%、9%。
具体到各家公司来看,整体而言,这24家理财子公司2024年业绩情况并非像管理产品规模那样表现稳步扩张,而是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分化,不同性质的理财子公司业绩表现不一。其中,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2024年实现的净利润稳定增长,而股份行、城农商行的理财子业绩有一定分化。
在6家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中,中银理财净利润最高,达到了19.63亿元,同比增长20.58%,紧随其后的则是农银理财,为19.56亿元,同比增长22.48%,此外,中邮理财的净利增速也超过了20%,达到22.47%。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中,招银理财以27.39亿元的净利润位居行业第一,但增速有所下降,为-14.14%。此外,兴银理财、信银理财的年度净利也超过了20亿元,分别为26.94亿元、24.9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4%、10.51%。
可以看到,以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为头部的理财公司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而招银理财有下滑趋势,而且目前三者净利润相差并不算很大,尤其是兴银理财净利润与招银理财相差仅0.45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相差6.08亿元,差距呈现大幅缩小趋势,这意味着两者在市场上的竞争会趋于白热化。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招银理财净利润有较大幅度滑坡外,民生理财盈利也不如意,同比下降11.46%至10.2亿元,为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中唯二出现的盈利下滑。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浦银理财、广银理财和华夏理财的净利则是大幅增长,其中浦银理财2024年净利更是暴涨了158.57%,为所有理财子公司中盈利增速最高,表现惊人,哪怕在基数较小的情况下,也能看出其强大的盈利能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浦银理财2024年业绩大增的原因,除规模增长外,该公司部分短期类固收产品受益于债券牛市行情,获益颇丰。此外,在部分理财公司降费让利情形下,浦银理财费率下降情况尚可,有利于保证利润增长。
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中,杭银理财2024年净利润最高,达到了9.05亿元,同比增长2.49%,其次则是宁银理财,为7.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38%,而盈利增速最高的是唯一的农商行理财子公司渝农商理财,2024年净利大幅增长了44.12%,主要原因是受理财市场回暖,集团进一步加强理财产品定价管理,理财手续费收入有所上升的助力。
然而,上银理财、北银理财2024年净利润却大幅下滑,增速分别为-61.27%、-40.38%,盈利规模也掉至末尾倒数一二名,净利分别仅为1.22亿元、1.86亿元。有观点认为,这两家公司在去年管理规模实现较好增长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净利润大幅缩水,原因多半是和产品大幅降费让利有直接关系。
总体来看,国有行理财子的净利润规模表现不如股份行突出,更多需要考虑社会效益和产品投向因素。而股份行理财子超过15亿净利润规模的就有五家,但内部差异较大,需要考虑到成立时间和低基数效应影响。城农商行理财子公司盈利情况同样表现为分化,可能与区域内理财产品同质化、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有关。
展望未来,中金研究报告指出,资管行业净值化与公平化的核心定位未发生改变,预计理财产品监管要求或与其他资管产品拉齐;平滑信托与收盘价估值逐步整改后,理财产品面临净值波动提升压力。从理财自身角度出发,资金负债期限、综合投研实力、投资者教育变得更为关键;从监管定位出发,理财渠道销售开放化、拉齐债券税收要求等,或是支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来源:每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