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这座“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城市,始终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书写着创新传奇。在金融领域,深圳金融业历经三十余载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成功跻身国内金融“第一方阵”。
2014年12月16日,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从数字金融开创普惠金融服务“底座”,向“AI原生银行”跃迁助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再到向全球输出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活力的生动注脚,也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与全球数字金融合作贡献了“深圳智慧”。
微众银行大厦外观。
微众银行企业总控中心。
微众银行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
破局而立:科技筑基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径
2014年,中国金融体系面临供给不平衡的挑战——传统金融服务多聚焦大中型企业,“中小微弱”群体难以获得平等、充分的金融支持;对金融机构而言,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也面临着成本收益结构承压、风控挑战大等难题。
如何实现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是一道摆在中国金融人面前的集体考题。在此背景下,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应运而生,承载着探索普惠金融实现路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战略使命。2014年12月16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启了金融改革创新的新征程。同时,也成为深圳这座以突破和开创为基因的城市创新勇气和改革精神的又一次见证。
成立之初,微众银行便将目光投向科技,试图破解普惠金融“成本高、风控难、商业不可持续”的行业难题。团队提出以Accessible(方便获取)、Affordable(价格可负担)、Appropriate(贴合心意)的全新思路,通过科技实现SustAInable(商业可持续)的“3A+S”发展模式。并成功研发出分布式核心系统(Openhive分布式架构),采用数据复制、多副本、读写分离等技术,在满足高性能、高可用要求的同时,大幅降低IT运营成本。
截至2024年12月末,微众银行单日金融交易峰值超过14亿笔,产品可用率达99.999%,单账户IT运维成本从2015年的每年10余元降至约2元,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普惠金融肩负着让金融服务广泛惠及中小微企业、涉农主体以及普通居民的重要使命,是践行金融为民理念的重要着力点。在个人金融领域,微众银行2015年推出的“微粒贷”开创纯线上信用贷款先河,截至2024年末,约71%客户单笔借款成本低于100元,约18%为无人行征信记录“首贷户”,真正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针对特殊群体,微众银行配备专职手语团队、优化视障用户语音交互系统、推出适老化APP,以科技弥合数字鸿沟;在乡村振兴领域,“微粒贷乡村振兴帮扶项目”覆盖全国48个县域,累计贡献增值税超29亿元,形成“数字造血”长效模式。
面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融资高山”,微众银行推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将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于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全流程,走出了一条“风险可控制、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小微金融道路。目前,“微业贷”授信企业中70%年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50%为企业征信白户,38万企业获得首笔贷款。
在以微业贷奠定服务根基的同时,微众银行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稳链、强链作用,从轻量化的数字供应链金融模式出发,再聚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高端制造等战略性重点行业,打造差异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针对深圳科创企业,微众银行架起“政银投保担”合作桥梁,近五成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过微业贷科创服务,累计授信超330亿元;模式创新匹配不同企业需求,微众银行联合多方推出“科技初创通”“战新未来产业贷”等产品,精准匹配科创企业不同阶段融资需求;2025年5月,立足深圳外贸优势的“微贸贷”上线,为外贸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融资服务,助力外贸行业稳定发展。
创新跃迁:从数字银行迈向AI原生银行新高度
伴随深圳开放创新的步伐,微众银行在数字金融领域持续深耕,突破银行系统高可用、高性能、低成本“不可能三角”,并向着“AI原生银行”加速迈进。
在数字技术布局上,微众银行构建了完整的创新体系。围绕Openhive核心系统,建立科技与业务、风险、合规协同的“铁三角”模式,开发QuickML、DataMap等工具提升开发效率;自研AIOps智能运维工具,15名运维人员即可管理1.9万台服务器,根因定位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自动化测试覆盖率超75%,部分产品达95%,产品投放周期最快仅10天,系统扩容仅需2天。
前沿技术领域,微众银行同样成果丰硕: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营销、风控等环节,模型年迭代上百次;牵头研发的金融级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FISCO BCOS单链TPS突破20万,实现国产软硬件全域适配;WeDataSphere大数据平台支持120PB数据管理,可联合第三方进行联邦建模。
开放创新是微众银行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理念。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发起38个开源项目,吸引超4.2万名开发者关注,2个项目成为Apache顶级项目,位列中国企业前四。其中,联邦学习开源框架FATE覆盖1300余家企业、500余所高校,成为全球隐私计算主流平台;区块链社区金链盟汇聚超5000家机构、10万名成员,形成500余个标杆应用;WeDataSphere大数据平台服务超2600家试用企业、110家投产企业。同时,微众银行通过SaaS产品赋能行业,金融级远程身份认证服务应用于数十个场景,“数据快递链”向150多家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支持,累计调用量超2亿次。
当前,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推动数字金融进入新阶段。微众银行抓住机遇,从多维度加速向“AI原生银行”跃迁。AI基础设施方面,建立多模式算力供给体系,开发金融业首款自研AI智算交换机,实现软硬件全栈自主可控;AI应用构建工具方面,打造支持低代码与自定义编程的应用平台,建设企业级AI知识平台,实现知识无感沉淀与共享;应用开发方面,在营销场景中采用联邦学习与大模型技术,精准识别客户、提升素材生产效率与合规性,以标杆应用推动AI与业务深度融合。
走向世界:数字银行的全球化科技输出
作为诞生于深圳的数字银行,微众银行近年来在促进大湾区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通过自身实践助力大湾区促进数据、技术、资本等关键生产要素的跨境流通,促进大湾区民生、金融等领域的互融互通。
在大湾区跨境数据流通领域,微众银行作为总体方案设计及技术支持方,在粤港澳政府与监管机构支持下,分别于2022年、2024年助力粤澳、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上线。两平台基于DDTP理念与FISCO BCOS区块链平台,创新提出个人自主携带数据跨境的解决方案,构建起大湾区数据流通“高速路”。截至2024年末,粤澳平台对接“粤信融”,服务18家银行分支网点,覆盖6类跨境金融业务;深港平台接入12家机构、上线8个场景,建立跨境信用数据传输与认可机制,并被纳入国家要素市场化改革创新举措。
依托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优势,微众银行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强国”等国家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自身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推向全球,成为中国金融科技“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2024年,微众银行获批在香港设立科技子公司——微众科技,以香港为“桥头堡”推动金融科技国际化。微众科技坚守“立足香港,致力科技输出”的使命,承接微众银行技术底蕴,向全球客户提供数字金融与数字基建解决方案。目前,微众科技已与中国香港、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在市场实践中,微众科技的技术输出成效显著。在香港市场,助力富融银行搭建新一代数字银行核心系统,10个月完成升级,上线切换仅15小时、数据迁移6小时,系统上线后富融银行新产品开发时长减半,三年非人力IT成本预计压降53%;在印尼市场,为数字银行Allo Bank打造核心系统,具备参数化产品、AI原生等能力,并提供智能营销、大数据模型等解决方案,助力其实现金融服务扩覆盖、提效率、降成本,为当地金融市场注入活力。
从民营银行的破局诞生,到数字银行的创新跃迁,再到金融科技的全球输出,微众银行的发展历程,是深圳改革创新精神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新起点,微众银行将继续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服务普惠金融、推动行业转型、助力全球数字金融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为深圳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国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