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NO.1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升破7.14关口
8月28日,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双双升破7.14整数关口。
点评: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走升是内外部因素共振的结果。从外部因素看,美联储政策转向为人民币打开升值空间。从内部因素看,国内资本市场近期快速回暖,A股市场交投活跃,风险偏好回升推动跨境资金增配人民币资产。
NO.2四川三家银行拟“抱团”申设理财公司
据财联社,日前,多位业内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四川省内的成都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和四川银行计划联合申设银行理财公司,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展开。知情人士透露,三家银行对联合申设拿到牌照一事“较有信心”。
NO.3 头部银行加速布局证券开户业务
近期A股市场显著回暖,市场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上交所官网数据显示,2025年7月A股市场新增投资者数量达196.36万户,同比增幅高达70.54%。在此背景下,银行业与证券业联动加强,通过多元化策略布局银证合作业务,形成“开户引流+服务增值”的双向互动格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头部银行纷纷在手机银行App醒目位置布局证券开户活动。
点评:“从行业角度看,银证合作引流绝非简单的‘拉人头’游戏,而是两大金融主体在时代变革中主动求变的必然选择。”某资深银行业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传统金融分工中,银行负责资金保管,券商专注投资交易。但互联网的“一站式”思维正在瓦解这种界限。客户既需要在银行获取基础金融服务,又渴望通过券商参与资本市场。银证合作实质上是将这两种需求在同一个生态内闭环解决。
NO.4银行发行科创债规模已达2273亿元
据证券日报,自今年5月份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以来,各类市场主体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简称“科创债”)不仅规模不断攀升,发行节奏也持续加快。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8月27日,全市场已累计发行科创债814只,发行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据记者梳理,截至8月27日,参与发行科创债的银行机构数量已扩容至34家,发行总规模达2273亿元。
点评: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体现出市场对科技创新融资需求的强烈响应。这种融资模式支持新兴科技企业的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对于银行而言,参与科创债发行不仅有助于优化资产组合,还能增强其在新兴产业的市场影响力。
NO.5多家银行大力度转让信用卡不良贷款
近期,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官网信息显示,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公开转让2025年第6期至第12期共7期个人不良贷款(信用卡透支)项目。从价格维度看,此次转让折价力度较大,两期项目的转让起始价为未偿本息总额的0.15折。据梳理,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密集推进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工作。不仅整体转让规模可观,折价力度也较以往显著加大。
点评:银行大力度转让信用卡不良贷款,显示出银行对不良资产进行清理的决心。这样的大规模折价转让或许是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流动性的一种策略,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置有助于改善财务状况。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