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促销前夕,#老庙黄金道歉#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起因是其“吉果乐园”系列产品被指造型涉嫌“擦边”由五月天阿信(陈信宏)与插画家不二良共同创立的潮流品牌STAYREAL旗下的“魔魔胡胡胡萝卜(卜卜)”IP。事件发酵后,老庙黄金发布致歉信,承认工作失误,向STAYREAL及消费者道歉并提出补偿。
然而,版权争议只是黄金消费热潮中浮现的冰山一角。火热的黄金行业市场背后正持续“暗流涌动”:不仅所谓“越南沙金”“老庙沙金”等低价饰品被央视曝光镍释放量超标上千倍,长期佩戴存健康隐患;一口价黄金不标克重、品牌门店剪标称重“缩水”等问题也引发大量投诉。
据消费保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7月,黄金珠宝类投诉超1.7万件,2024年投诉量同比更是激增136.31%。
央视曝光!
你买的“沙金”大金镯子可能有毒!
随着金价持续上涨,一种名为“沙金”的首饰在市面上流行起来。它们外观酷似黄金,价格低廉,因此被不少消费者视为“黄金平替”,在电商平台和夜市中热销。商家宣称其“不掉色、不怕火烧”,甚至打着“越南沙金”“老庙沙金”等名义进行宣传,单月销量可达十万件。
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商家宣称,这些产品和黄金一样,不掉色不怕火烧,价格只要一两百元。此外,不少“沙金”商户在取名上也玩起花样。有的名为“老凤詳”,和著名品牌同音不同字;有的则直接取名为“老庙沙金”。
据了解,“沙金”是山体中的含金岩石风化破碎后,与砂石混在一起形成的,含金量在5%左右的矿物。以此来说,“沙金”首饰应当含有5%左右的黄金。然而当记者询问网络平台上的商家,“沙金”首饰是什么材质,是否含有黄金时,大部分商家却含糊其词,或者避而不答。
据刘先生(化名)在消费保平台投诉称,今年5月份,他在拼多多平台一家名为“周记生供应链”的店铺购买了2枚纪念币,购买前商家告知其材质为沙金,后发现并非真的沙金。本社记者询问其“沙金是什么材质”时,改店铺客服直接回答称:“真金的”。
央视财经记者采访浙江义乌小商品城商户,不少商户表示,这些首饰主要采用黄铜作为原材料,在表面上电镀了0.05微米的黄金,可以模拟出黄金的质感。不过,由于电镀层较薄,长期佩戴使用会逐渐磨损。
面对有没有号称永不掉色的“沙金”首饰的疑问?不少商户都表示,不知道“沙金”是什么,这里销售的首饰也无法做到长时间佩戴不掉色。商户坦言,虽然可以通过加厚镀层来减少首饰的掉色几率,但汗水、洗手液等液体仍然能腐蚀镀层。
调查中专家对两件“沙金”首饰进行了检测,主要成分都是铜镍合金。浙江黄金珠宝饰品质检中心主任严雪俊介绍,这些饰品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由于镀层过薄,消费者佩戴使用中有可能磨损掉镀金层,释放其中的镍。
国家标准规定,人体长期接触的首饰,镍释放量限值为每星期每平方厘米0.5微克。然而此次检测的部分铜镍合金饰品,镍的释放量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的上千倍。金属制品过敏引发的皮肤病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镍是最常见的致敏金属。
此外,据了解,这些黄铜镀金首饰出厂价仅10元左右,但到了街头夜市上,摇身一变成了40元左右的“沙金”首饰。而在网上的直播间里,更是被主播包装成所谓越南提纯“沙金”,一件首饰卖到上百元。
孙先生(化名)在消费保平台投诉称,2025年4月11日,他于拼多多平台一家名为MAOZY旗舰店的店铺花费156元购买了一款“越南沙金手镯”,然而收到货后发现,该产品材质并非沙金,质疑商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诈消费者,要求其进行赔偿。记者在拼多多平台上试图搜索,却发现当前已无法搜索到该店铺。
记者在消费保平台搜索发现,沙金相关投诉达200余件。
老庙黄金被指不称重、剪标“缩水”
品牌店也套路多
除了沙金市场乱象,传统黄金消费也投诉频发。据消费保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2025年7月,平台共受理黄金珠宝投诉17,095件,其中2024年投诉量高达8,545件,同比增长136.31%,累计涉诉金额超9,560万元,而行业有效投诉解决率仅为36.72%。
在消费保投诉平台,不少消费者反映,部分金店销售“一口价”黄金饰品时拒绝透露克重,导致实际金价远超市场价。
冯女士(化名)投诉称,2025年8月22日,她到淳安千岛湖银泰老庙黄金店准备选购足金戒指,此前在周大福看过同款戒指,克重3.1g,售价3450元。冯女士发现老庙黄金未标明戒指具体克重,询问店员让其帮忙称重,但店员多次表示称克重违反(店铺)相关规定,拒绝称重,只告知打完折价格为3560元,且强调:“跟周大福的克重差不多。”
后在冯女士多次要求后,店员为其带标称重为3.43g,但对冯女士询问的标签重量却避而不答,只是再次强调:“肯定和周大福的3.1g相差无几”。待冯女士签字付款后,再次称重发现净重仅2.7g,折算单价高达1308元/克,远超常规计价逻辑。
事后沟通中,店员持续强调“工艺价值”,对克重问题避而不谈。冯女士指出,商家未如实告知克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对商品真实情况的知悉权,存在欺诈、诱导消费嫌疑,要求其进行退款。截止发稿前,冯女士的诉求仍未得到解决。
据消费保数据显示,黄金珠宝行业在投诉问题上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特征,其中虚假宣传(22.92%)、价格纠纷(19.58%)、退款难(16.28%)成为投诉问题前三。
此外,质量问题(10.99%)和服务态度差(9.40%)占比也相对较高,以次充好、假货问题也在投诉问题前列,也说明行业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诚信缺失与监管漏洞。
中国黄金投诉最高
周六福解决率垫底
从品牌投诉处理来看,中国黄金投诉量最多,占比19.43%,解决率为20.63%;周六福投诉量排第二,解决率仅15.34%;而老凤祥虽然投诉量第三,解决率却高达94.42%,远高于行业水平。
黄金珠宝相关投诉中,涉诉金额位于1000-5000元之间的投诉量占比50.55%,其次是金额位于5000-10000元的投诉,占比17.89%。
黄金珠宝行业投诉用户中,女性占比高达86.04%,男性占比为13.96%。用户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主导特征,00后(43.98%)与90后(43.97%)合计占比近九成,成为投诉主力军。
根据地域数据显示,黄金珠宝行业中,广州市的用户投诉量位居第一,占总投诉量的5.65%;东莞市位居第二,上海市位居第三。
针对黄金市场行业投诉,消费保专家向消费者提出三点建议,称重拍照留证,购买前务必要求称重并拍摄标签信息,拒绝“只论价格不论克重”的模糊销售;详细核算工费、损耗费等隐性成本,避免“以小换大”中的价值损失;妥善保存购买合同、质保单、称重记录等,发生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
【声明:以上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消费保平台,仅代表企业在消费保平台的投诉解决情况,不代表其他平台或企业总体投诉解决情况。】
文 | 周五
编辑 | 星期八
部分信息综合自央视财经
数据支持 | 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