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深水财经社 乌海
2025年,化工品市场掀起一轮“涨价风暴”,其中吡啶碱作为农药、医药产业链的关键原料,今年以来价格也是连续上涨。
吡啶碱(包括吡啶及其衍生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染料、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其价格走势与供求关系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据监测数据,今年以来吡啶碱市场呈现“货紧价扬”的态势。
吡啶碱价格的飙升并非偶然。从需求端看,农药、医药两大下游行业对吡啶碱的依赖度极高。
以农药为例,吡啶碱是百草枯、敌草快等除草剂的核心原料,而全球农业种植周期与病虫害防治需求直接拉动吡啶碱的刚性需求。2025年春季,随着北半球农作物播种季来临,特别是印度、东南亚等地区农药生产旺季,对吡啶碱需求旺盛,农药企业集中备货,吡啶碱需求量激增。
今年1-2月价格维持在20000-22000元/吨区间,主要受春节假期影响,下游企业开工率低,需求疲软;3-4月价格上涨至22000-23000元/吨;5月至今价格进一步攀升至23000-24000元/吨。欧美市场价格维持在2800-3000美元/吨,受能源成本高企和供应链瓶颈影响,价格相对坚挺。
供应端则陷入“产能紧张”的困局。全球吡啶碱产能高度集中,中国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但受环保政策、设备检修等因素影响,实际开工率远低于产能。
数据显示,国内主要企业中,沂水泓达曾因环保限产停产近两个月,山东绿霸仅维持单套装置运行,凡特鲁斯山东潍坊装置停产,仅南通装置在产。而红太阳凭借“全产业链+环保合规”优势,成为国内唯一未受环保限产的吡啶碱企业,其南京、安徽基地持续满产,进一步加剧市场供需矛盾。
全球吡啶碱产能高度集中,中国已成为主导力量。据公开信息,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包括红太阳、利尔化学、山东绿霸等,合计产能超20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70%以上。
其中红太阳目前拥有约8万吨年产能,作为全球最大的吡啶碱生产商,产业链覆盖从生物乙醇到吡啶碱、百草枯、敌草快等全流程。其敌草快二氯盐产品已取得巴拉圭市场登记,未来有望填补百草枯禁用的市场空白。云南曲靖将建设年产6000吨氯虫苯甲酰胺项目。因公司该产品为全产业链生态圈闭环(乙醇、甲醇-吡啶碱-2,3-二氯吡啶-K酸-氯虫苯甲酰胺)项目,成本比较行业内更低。
尽管红太阳、利尔化学等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产能释放,但行业整体开工率仍受环保政策、设备检修等因素制约。其中红太阳目前六大生产基地均满负荷运转,但是部分生产线正在技改当中,导致产能不足。
在吡啶碱涨价潮中,掌握核心产能的企业成为最大受益者。以红太阳为例,这家企业凭借“红薯、木薯制生物乙醇—吡啶碱—农药制剂”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行业龙头。
红太阳自主研发的吡啶碱合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拥有超500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80%。其“中间体-原药-制剂”全产业链布局,使生产成本较同行低15%-20%。公司凭借全产业链优势,在吡啶碱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