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铢在区域货币中表现突出。数据显示,泰铢兑美元升值4.45%,而越南盾却贬值8.47%。这意味着越南在贸易与旅游市场上获得12.92%的竞争优势,使泰国在区域竞争中面临压力。
令人意外的是,越南经济表现远优于泰国。2025年第二季度,越南GDP同比增长7.96%,出口增长18%;同期泰国GDP仅增长2.8%,出口增幅12.2%。从理论上看,高速增长及更高利率(越南基准利率4.5%,为泰国1.5%的三倍)应当吸引资本流入越南,使越南盾走强,但现实却恰好相反。
分析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投机资本的涌入。尽管泰国央行今年已四次降息,并直接入市购入258亿美元外汇以缓解升值压力,但热钱仍加速流入。投机者看中的是短期套利空间:若预期泰铢一周升值0.5%,年化收益可高达26%;加上杠杆操作,潜在回报更是高达260%。相比之下,4%-5%的利率差距微不足道。
泰铢之所以成为资金追捧的“避险货币”,在于其雄厚的外汇储备。泰国外汇储备相当于GDP的52.4%,全球排名第四,仅次于香港、瑞士和新加坡,远高于越南的18.01%。因此,当美元走弱时,资金往往流向“安全四大货币”——黄金、瑞士法郎、新加坡元和泰铢。
事实上,泰国央行在2017年和2020年美元走弱期间亦曾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分别买入417亿美元和274亿美元外汇储备。今年的干预规模虽大,但在历史上并不算突出。
未来,泰国如何应对热钱仍存争议。部分专家建议采取类似中国的固定汇率制度,或通过消化外汇储备降低泰铢吸引力。但也有声音认为,过度干预风险更大,最稳妥的方式是容忍汇率波动,让市场自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投机资金已流入政府债券市场,推动5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1.42%,恰逢泰国2025财年预算赤字高达8650亿泰铢,缓解了政府融资压力。
业内人士提醒:别迷信“经济基本面”,汇率很多时候是投机者的游戏。泰铢强势,或许不是风险,而是资本眼中的“黄金”。若泰铢走强已成必然,适度顺应市场或许才是更为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