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随着中国硬足金在九月香港珠宝首饰展上的惊艳亮相,国际市场的反馈与期待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为此,记者对话世界黄金协会印度区首席执行官萨钦·贾恩(Sachin Jain)、世界黄金协会中东地区及公共政策负责人安德鲁·奈勒(Andrew Naylor)、新加坡金银市场协会首席执行官郑良豪(Albert Cheng),以及东盟宝石与珠宝贸易协会副主席埃敏·肖(Ermin Siow),四位深耕于不同区域的行业负责人,从市场脉络、产品潜力与落地策略等方面,为我们探寻硬足金出海的在地化机遇与实施路径。
国际市场格局:传统与变革的碰撞
纵观国际各区域市场,黄金消费的文化底色与现代化转型趋势并存。
世界黄金协会印度区首席执行官萨钦·贾恩(Sachin Jain)
在印度,萨钦·贾恩指出,黄金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盛大的婚礼和特定的文化首饰(如象征婚姻的“曼格苏特拉”)构成了庞大的基本盘。然而,他敏锐地观察到一个更具普遍性的机遇:“当我观察千禧一代、Z世代和年轻消费者时,我看到印度、中国、纽约、中东的客户在消费模式上非常相似。”这意味着,除了满足传统文化需求,为印度年轻一代提供现代化、时尚化的产品,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
世界黄金协会中东地区及公共政策负责人安德鲁·奈勒(Andrew Naylor)
中东市场则呈现出独特的多元性。安德鲁·奈勒分析道,该地区本地人口偏好21K金,庞大的印度裔社群则倾向22K金,同时受欧洲居民和游客影响,18K金市场也在增长。迪拜作为历史悠久的“黄金之城”,正转型为生活方式目的地,但黄金购物依然是游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多元结构为不同定位的黄金产品提供了入口。
新加坡金银市场协会首席执行官郑良豪(Albert Cheng)
东南亚市场的多样性更为显著。郑良豪介绍说,各国对黄金纯度的偏好差异很大,“新加坡通常以22K金为主,但24K金越来越流行;泰国销售24K金和23K金;印尼市场则以18K金甚至更低纯度为主。”埃敏·肖进一步补充,泰国主流的23K金,新加坡、马来西亚的22K金,越南、老挝偏好的24K金,以及印尼从9K到24K金的广泛需求,共同构成了一幅复杂的市场拼图。但他强调,在这种差异中,硬足金“能保证质量和款式,同时重量又比较轻”的特性,在金价高企的当下,成为了吸引零售商的显著优势。
产品吸引力:颠覆传统的价值革新
当被问及对中国设计的硬足金产品的看法时,几位负责人的反馈集中体现了其突破性创新价值。萨钦·贾恩用“震撼”来形容初次深入接触的感受:“它精致、创意十足,非常轻盈……价格也适合年轻消费者。”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更有可能“创造一个全新类别”,“改变全球首饰的格局”。
安德鲁·奈勒则从产品本质分析了其吸引力。他认为最大潜力在于“设计”的解放。“传统24K金珠宝因质地较软,设计受限,只能做较厚重款式。而硬足金赋予了24K金高硬度,可以做更轻盈、时尚的款式,吸引年轻人,满足日常佩戴的需求。”这打破了高纯度黄金仅限于隆重场合的传统定位。
对于东南亚市场,硬足金并非完全陌生的概念。埃敏·肖指出,在马来西亚等地,已有许多中国企业的产品流入市场,加之中国游客的涌入,市场接受度已有基础。郑良豪认为,硬足金的产品谱系既能以现代设计吸引年轻人,也能以轻巧的传统款式契合年长消费者。
出海挑战:政策壁垒与市场适应的双重考验
尽管前景广阔,但硬足金出海仍需跨越诸多现实障碍。在政策层面,各国迥异的法规体系构成首要挑战。萨钦·贾恩详细解释了印度市场的特殊性:“印度几乎99%的黄金依赖进口,这对国家财政造成压力。”因此,印度政府对黄金进口征收关税。更复杂的是,印度是全球首个要求每件首饰必须进行强制标志认证的国家,每件产品都需要唯一编号,通过扫码可查询纯度等详细信息,为外来企业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
安德鲁·奈勒则指出,阿联酋等中东市场虽然政策相对开放,但对成品珠宝仍征收约5%的增值税和关税。“最大的障碍可能是品牌认知度,”他补充道,“当地有许多大型、成熟的品牌,拥有忠实客户群。”这意味着中国硬足金产品需要在与本土品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东南亚市场的复杂性更为突出。郑良豪强调:“不同的市场在首饰和投资产品的消费层级各不相同。越南更多倾向于投资产品,而印尼和泰国则更偏好黄金首饰。”此外,各国对黄金首饰的税收政策差异显著,虽然金条可能享受零关税,但首饰类产品往往面临不同的进口关税。
此外,文化差异与市场适应性是另一大挑战。安德鲁·奈勒指出,中东多元化的客群结构要求产品需兼顾本地居民、外裔群体与国际游客的复杂偏好。郑良豪更是明确点出,“硬足金等设计多以中国文化内涵为主,若不做出改变,可能主要受华人喜爱”,点明了文化转译的必要性。
落地策略:关系构建与系统培育
面对困难,如何有效推广成为关键。四位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建立关系”与“本地合作”的核心地位。萨钦·贾恩为意图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制造商开出“药方”:一是与印度本地大型制造商建立合作或合资,避免直接与巨头竞争;二是与零售商合作,展示成功的商业案例。“未来不仅仅是产品出口,更是思想、投资、产业结构的共同发展。”
安德鲁·奈勒也持相似观点,他指出在中东市场,建立信任、找到负责任的分销合作伙伴至关重要。“企业要投入资源发展这些联系,提升品牌认知度,建立品牌信任。”他透露,世界黄金协会正在通过组织双边贸易代表团等方式,积极为这种合作搭建桥梁。
郑良豪提出了更为长期的“市场教育”视角。他认为硬足金作为一个新概念,需要通过对批发商和零售商进行培育来逐步渗透市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种消费习惯需要多年培育。”埃敏·肖则从零售商的角度表达了积极态度,引入具有明显优势的新品类对生意是“百利而无一害”,协会层面愿意积极推动。
综合以上四位负责人的观察,硬足金的出海,已超越简单的产品贸易,而是触及全球黄金消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年轻化、日常化、轻量化。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商业机会,更是一种产品理念的革新。正如萨钦·贾恩所预见,在协会、制造商、零售商的共同推动下,硬足金有望从一款创新的中国产品,逐步融入并重塑各主要区域市场的消费格局,开启中国黄金珠宝全球化叙事的新篇章。
【黄金时间】是由新华财经与中国黄金报社共同打造的一档聚焦黄金珠宝市场的专题栏目,内容全面覆盖黄金珠宝行业的政策动态、投资资讯、风险分析等,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黄金珠宝领域金融信息服务。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
编辑:吴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