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存款总额已经达到了274万亿元,其中储蓄存款占据了128万亿元。事实上,早在去年,几家银行就已经公布了相关数据。到2022年底,6家国有银行和7家其他银行发布的年报显示,它们吸收的存款总额超过150万亿元,比2021年增加了16.67万亿元,增长了12.4%,创下历史新高。
如果按我国总人口计算,平均每个中国人去年存了约1.2万元,而这个数据只是13家上市银行公布的存款统计结果。很多网友对此表示“被平均了”,但问题是,100万元存款在国内究竟是什么水平呢?又有哪些原因推动了居民储蓄的持续增加?
统计方式的差异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储蓄大国,很多老百姓习惯将钱存进银行,这也是一种普遍的文化认同。央行发布的数据主要涉及的是“住户储蓄”,也就是说它统计的是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存款总和。因此,在看这些数据时,必须清楚它是以“家庭”而非单个个人的存款为基础。不同统计方式导致的差异,也让我们在看到存款数据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拥有100万元存款的意义
那么,拥有100万元存款究竟代表什么样的水平呢?这或许最能由银行职员来解答。根据他们的说法,银行卡通常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和钻石卡等等级。卡片等级越高,用户享受到的银行服务和特权也就越多。一般而言,银行卡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用户的存款和理财产品的投资总额来决定。
白金卡通常是持卡人一开始就存入了100万元,直接升为高级卡。然而,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房产通常占据了资产的大头。中国人一直对拥有自己的房子有着深厚的执念,因此很多人的现金流往往被锁定在房地产上。所以,除去房产之外,家庭的现金存款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
根据业内分析,拥有超过100万元现金存款的家庭在国内确实算得上是富裕之家。根据央行的数据,目前持有白金卡的用户数量并不多,更高等级的钻石卡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能够拥有超过100万存款的人在社会上并不多见。
不过,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楼市价格开始有所变化,未来购房支出可能会减少,这会给家庭存款的增长带来一定的空间。同时,很多年轻人对传统买房结婚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租房或者选择其他方式组成家庭也成了新的选择。
储蓄增加的原因
根据央行的统计,居民储蓄增加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消费观念的转变
过去,消费主义盛行,许多人追求高档品牌、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等生活方式。但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失去了工作,财务陷入困境,这时很多人意识到拥有一笔存款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在经历了财务危机后,开始转向储蓄,意识到储蓄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感。
2. 投资市场的动荡
随着经济的增长,很多人开始接触投资理财产品,如基金、股票、保险等。然而,过去几年股市的波动、债市的下跌以及其他理财产品的不稳定,导致了许多人对投资市场的信心下降。特别是疫情期间,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下滑,甚至出现了破产和失业等情况,这让许多人更加倾向于选择存款这种相对安全的方式。
3. 房市的动荡
房地产曾被视为“硬通货”,投资房地产曾经是许多人富有的象征,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整,房市逐渐冷却,房价涨幅放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下降。很多人开始担心房产投资的风险,转而将资金投入到银行存款中。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购房门槛提高,也让更多资金流入了银行储蓄账户。
结语
从以上原因来看,储蓄的增加反映了国家经济变化和社会观念的转型。随着人们对投资风险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资金保存在银行,而不是过度消费或盲目投资。这不仅是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应对,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