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0月8日《观察者网》的报道,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近期俄罗斯的石油商开始要求印度的国有炼油厂用人民币支付俄罗斯石油。这些消息人士称,印度最大的炼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已经通过人民币支付了几批俄罗斯石油货物,但印度石油公司尚未对这一报道做出回应。
据了解,俄罗斯的石油商过去允许买家使用人民币、阿联酋迪拉姆和美元支付,但之后会将迪拉姆或美元兑换成人民币。而现在,俄罗斯的石油商要求买家直接使用人民币,这一变化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石油交易中地位的进一步上升。可以说,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事实上,俄罗斯将石油交易与人民币挂钩,是俄罗斯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唯一选择。在美西方的严厉制裁下,美元支付渠道基本已经封死,而阿联酋迪拉姆既缺乏人民币那样广泛的国际市场,也难以保持汇率稳定。相比之下,人民币具有更强的市场基础和稳定性,中国不仅是俄罗斯的稳固伙伴,人民币的汇率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此外,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可以为俄罗斯提供任何所需商品,这让俄罗斯在全球市场上具备更多的选择,也有效减轻了来自美西方制裁的压力。
另一方面,俄罗斯曾经因为高压制裁,不得不接受印度用卢比结算俄油的要求。虽然卢比对俄罗斯几乎没有实际价值,俄罗斯也不得不忍受这种“废纸”一样的货币,因为如果不接受卢比结算,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可能会遭遇更大的停滞和损失。这一选择使得俄罗斯不仅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卢比,反而面临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更糟糕的是,俄罗斯无法将卢比有效转换成其他货币,最终只能将它们堆积在央行,或者投资于印度的国债和项目。由于印度的外资环境不佳,俄罗斯对在印度的投资充满担忧,导致卢比成了一个几乎无法使用的货币。
如今,随着美西方制裁的持续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俄罗斯对于人民币结算的需求愈加迫切。国际形势的变化也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契机。过去俄罗斯往往被动接受印度的要求,而现在,俄罗斯可以主动提出以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
这种变化的背后,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首先,中印关系的改善使得印度逐渐减少了对中国的敌视,人民币结算俄油成为了俄印之间可以谈判的议题。过去,印度坚持使用卢比结算俄罗斯石油,有两个原因:一是希望卢比能够国际化,二是出于对中国的敌意,不愿支持有利于中国的举措。其次,美国对印度的关税政策引发了两国关系的恶化,导致印度卢比汇率更加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卢比国际化显得更为遥不可及,俄罗斯也因此有更多底气要求印度接受人民币支付石油款项。
这两方面的变化共同作用,促成了俄罗斯与印度之间通过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的方案。这一转变既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三方的合作共赢,也意味着卢比在这一过程中遭遇了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