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网首席金融观察员 大河 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近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升,其国际地位稳步上升。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保持第四位,占比3.79%。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国际清算银行三年一度的调查显示,人民币目前占全球汇市交易的约9%,高于2022年的7%,其全球交易量已飙升至折合每日8170亿美元,与位居第四的英镑正在拉近距离。此外,2025年一季度,人民币全球外汇储备占比2.12%,位列第六。这些数据表明,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贸易融资和储备等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企业主动选择人民币结算
今年二季度,中国企业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占比首次超过美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的调查显示,2024年四季度,68%的受访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40%的受访企业在与第三国交易中使用人民币,71%的受访企业将“资产安全性”视为使用人民币的首要原因。外资企业的人民币结算使用率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40%升至第四季度的67%。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外企和第三国贸易对手,主动要求用人民币结算,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币在企业层面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境外投资者青睐人民币资产
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9月26日,北向资金当日净流入超百亿元,近一周合计成交额1.45万亿元。截至今年8月末,已有1170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持债规模约4万亿元。境外投资者买入人民币债券、增持A股核心资产,甚至推动离岸人民币汇率升值,这一系列现象表明,全球资金正在 “重新理解中国资产”,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25年9月24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正式启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等三大业务平台同步亮相。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在技术和基础设施层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流动性、清算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制度环境。此外,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上线运行迎来十周年,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深度分析与评论
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和稳定性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政府不断推进金融改革,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制度安排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美元信用的波动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美联储重启降息、美元指数显著走弱,各国央行连续增持黄金储备,市场对美元的信心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作为一种稳定、可靠的货币,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企业的青睐。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仍然相对较低,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此外,跨境人民币政策的复杂性和资本流动障碍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未来,中国需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提升人民币跨境交易的流动性充裕度、资产安全性、制度透明度与技术支持能力,推动人民币成为在全球贸易、融资与储备中的 “硬通货”。
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它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