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贵金属市场迎来“黄金时代”,国际金价累计上涨约50%,创下历史新高。黄金成为全球资产配置中的“硬通货”。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黄金消费量已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
金川集团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黄金、白银生产基地,早已形成“贵金属冶炼—初级产品—贵金属新材料—二次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金川黄金等“贵族产品”正凭借过硬品质火速出圈,成为甘肃乃至全国黄金市场知名品牌。近期,金川铜贵本部贵金属冶炼分厂,完成1kg金锭全流程生产工艺升级,为金川黄金品控进一步提供坚实技术保障,也为贵金属行业树立起全新的品质标杆。
提纯度 ,“变废为宝”取真金
金锭价值,始于品质。1kg金锭生产的第一道工序——精炼提纯,就是将粗金原料通过多道特定化学除杂工艺去除杂质,产出达到金川铜贵内控标准的淡黄色海绵金。

“此次工艺升级重在提质。”贵金属冶炼分厂金银班班长马国强介绍:“我们将金原料分析元素从国标规定的12种增至18种,把硒、硫、钠、硅、钙、铼纳入杂质检测范围。”这些元素虽然微量,但会从各个方面影响金锭的加工性能,杂质分析越广,排除的不利元素越多,纯度就越高,金锭越有可能跻身高端应用领域。看着记者好奇的眼神,马国强进一步解释:“硒和硫会影响金锭延展性;钠、钙、硅多为精炼过程中引入的氧化物杂质,可能导致成品内部微气孔或表面缺陷。对这些元素的有效控制,直接提升了金锭纯度与稳定性。”
提纯后的金粉,还需依次经过烘干、熔融造粒、真空浇铸等精密工序。加压班一线技术负责人王亚峰告诉记者,产线增设的2台新式熔金机,在实现更高精度控温的同时新增熔损检测系统,检测环节动态监控质量损耗,确保将金锭熔损率控制在0.02‰以内,实现熔炼工艺和金锭纯度再优化。
火试金,“真金不怕火炼”
“为什么烘干的金粉不能直接铸锭,还要进行熔融造粒后用金粒铸锭呢?”“是为了精准控制1kg金锭重量。”面对记者疑问,王亚峰解释。“上海黄金交易所对1kg金锭重量标准有着严苛要求,金粉中仍有少量残存水分和挥发性物质,用金粉直接铸锭产出的1kg金锭,重量波动较大。为此,我们在原有基础和熔金造粒机高精度控温技术加持下进一步延长了熔融时间,使挥发性杂质充分逸出。这样一来,真空熔炼炉里的金锭表面会更加平整光滑。”

“熔金造粒机的温度,我们可以精准控制在1100-1150℃。”站在熔金造粒机前,滚滚热浪扑面而来。看着记者泛红发烫的脸,王亚峰笑着说:“你们还得适应适应,我们对这种环境、这个温度已经习惯了。”随后的浇铸生产工序中,熔好的金水通过坩埚底部漏孔进入水中,被制成细小的“金豆豆”,“这一环节叫制粒,目的是便于后道工序配重。”马国强边走边说。
看着“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叮当滚落的金珠,讲解之余马国强难掩自豪:“真金不怕火炼,我们生产的金锭,纯度能达到99.995%~99.999%。这是目前国内先进水平,除了制成高端首饰,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电子和化学分析领域也不在话下。”
三重防伪,技术筑起安全壁垒
为提高金川黄金产品的辨识度,金川铜贵特别为1kg金锭量身打造“六面挤压+二次油压+针式打号+多视角防伪码”严密防伪体系。
“这套体系采用多种先进技术,能够有效确保金锭货真价实。”马国强信心满满,“就算对方‘神通在手’也休想冒充半分。”说着,便向记者详细介绍起各项具体防伪措施。

“如果有人搞到了模具和指定编号进行仿造又该怎么办呢?”记者问。
“不会有这种万一。”一旁的王亚峰说:“我们还采用了多视角防伪码技术,能让金锭在不同视角清晰呈现‘金川黄金’字样,相当于给产品穿上‘光学防伪服’,让仿冒者无处遁形。”
王亚峰拿起一块金锭,随着角度缓缓转动,微雕字样在不同视角下清晰可见。更令人期待的是,金川铜贵正与信息与自动化工程公司携手推进“数字金川 智慧工厂”平台项目,将防伪技术与区块链溯源系统相结合。马国强透露:“未来我们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从冶炼、加工、流通到终端的全生命周期追本溯源,这极大增强了金川黄金的市场信任度与产品竞争力。”
新标杆,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金川铜贵1kg金锭全流程工艺革新升级,为集团后续生产5N乃至6N以上更高纯金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我国贵金属产品实现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突破。
展望未来,金川集团在贵金属领域早已擘画出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持续产线迭代升级、持续深挖产品质效、持续冲击高端市场的清晰蓝图。“我们始终坚持质量自我反省与精进,积极与行业先进对标学习,取长补短。”马国强说:“金川每一块金锭都承载着金川铜贵对质量的坚守和创新的追求,这是对一流产品的最好诠释。我们不仅要做‘金川黄金’的制造者,更要成为‘金川黄金’的品牌塑造者。”
金川人始终以刀刃向内的革新勇气和“毫厘必争”的极致追求,让每一克黄金闪耀出动人的科技与匠心之光。金川黄金的发展之路,注定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自我淬炼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