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制裁措施确实给俄罗斯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仅能源制裁一项,预计每年将使俄罗斯损失约500亿美元。看到普京受到压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高兴得手舞足蹈,向全球发出了感谢信,感谢所有帮助乌克兰的国家和个人。然而,令许多人意外的是,这封感谢信里居然也包括了中国。

自从欧洲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后,中国已经成为了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按理说中国应该是“帮”了俄罗斯,但为何在泽连斯基的口中,中国却成了帮助乌克兰的“朋友”?

西方最近再次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10月23日,欧盟正式通过了第19轮制裁,这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首次针对俄罗斯的天然气行业实施打击。制裁内容不仅包括全面禁止进口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还将俄罗斯的主要石油公司纳入全面交易禁令,甚至连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的加密货币平台也被列入黑名单。

泽连斯基对西方的新一轮制裁表示热烈欢迎,公开宣称,俄罗斯每年将因此损失超过500亿美元!随后,他对全球“提供帮助”的国家表达了感谢。令人意外的是,这其中竟然包括了中国。泽连斯基表示,中国在防止冲突进一步升级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

这番话看似友好,但如果回顾几天前的言辞,就会感到十分矛盾。就在两天前,泽连斯基还言辞激烈地指责中国,称中国正在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甚至向俄罗斯提供能够用于制造武器的设备。那么为什么仅仅48小时后,他的态度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这背后或许与西方这轮强硬制裁有关。欧盟这次的第19轮制裁方案,以及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对俄制裁措施,直接瞄准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能源领域。具体来说,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等能源巨头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数百艘俄罗斯油轮的活动也遭到了严格限制。这种战略性的打击,效果立竿见影。今年前五个月的数据已经显示,俄罗斯的油气收入同比剧烈下滑了14%。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克里姆林宫被迫调整其出口市场,将目标从欧洲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成为了俄罗斯的主要买家。

尽管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普京政府在政治上依然保持强硬立场。他们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希望中国能够更深地参与他们构建的“安全保障体系”中,寻求更广泛的合作。
泽连斯基也许意识到,在当前的局面下,单纯的批评和指责并不足以改变中国的立场。事实上,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中并没有太多能够向中国施加压力的筹码。泽连斯基承认,光靠批评中国是没有用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他暗示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够发挥影响力,来对中国施加压力,间接影响俄罗斯的决策。
这种转变并非泽连斯基个人的心血来潮,乌克兰的对外情报局局长在汇报中明确指出,中国在防止冲突进一步升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这一情报为泽连斯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乌克兰外交部长也公开表示,中国有能力影响俄罗斯,并呼吁中国在这场冲突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从最初的指责,到感谢,再到呼吁,乌克兰的对华策略显然经过了重新评估和调整。

面对乌克兰的这种忽冷忽热的态度,中国始终保持冷静,并没有受到对方言辞的干扰。中国的立场始终保持中立,明确表示不会选边站队,也不会被任何一方所裹挟。中国处理所有问题的唯一标准,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立场。

在这场冲突中,中国坚守着自己的红线: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过武器。中国多次强调,自己既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直接参与者。对于美西方的质疑,中国的回应也十分直接:我们凭什么要为你们的地缘博弈买单?
中国的行动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劝和促谈。为此,中国提出了一个“三阶段构想”,包括停火、和谈和重建,旨在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争端。

至于中俄关系,中国明确表示,这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正常的交往,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并不针对任何第三方。同时,为了尊重乌克兰的主权,中国曾在8月向基辅发送了独立日贺信。

综上所述,泽连斯基的“感谢”之辞,实际上是在试图将中国拉入地缘博弈的漩涡,但中国的中立立场并不会因为几句话而改变。中国是否购买俄罗斯石油,完全取决于自身需要以及国际关系的理性考量。因此,泽连斯基所谓的“感谢”可能是找错了方向。如果真要解决俄乌冲突,关键不在于制裁和挑拨,而在于像中国这样,实实在在推动对话,搭建和谈平台,其他投机行为最后只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