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债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房报记者 曾冬梅丨广州报道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桂园”,02007.HK)的境外债务重组迈过了最关键的一道坎。
11月6日,该公司宣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前一日的债权人会议上顺利通过,在两个债务组别的投票中,均获得出席并投票的债权人中超过75%债权金额的赞成票。从1月9日披露重组方案到获得债权人通过,这家曾经的龙头房企仅用了300天。
据了解,此次碧桂园纳入境外重组范围的债务规模合计约1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70亿元。在境外重组方案所有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重组完成后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对应人民币约840亿元有息债务。削债的同时,融资成本亦显著下降,期限结构同步重塑。
最后一道关是12月4日的法院裁定聆讯,若能通过,那碧桂园将柳暗花明,开启新征程。而在9月份的管理会议上,该公司便透露部分区域保交房任务即将完成,近期已开始启动新项目的经营策划。
━━━━
境外削债840亿元
2023年8月,一份盈利预警公告将碧桂园的流动性危机托出水面。3天后,该公司便停牌境内公司债券,启动整体展期方案,拉开债务重组的序幕。
2024年1月,碧桂园公告委任外部顾问,就境外债务重组制定整体方案以全面解决债务风险,将境外债务重组工作提上日程。据介绍,该公司境外重组债务规模庞大、结构错综复杂,涵盖合计约177亿美元本息的34笔境外债务或偿债义务,覆盖多个法律辖区。经过近一年的谈判和博弈,碧桂园于2025年1月公布了重组方案及预期减债结果、主要商业条款的亮点等。
公告显示,在11月5日的债权人会议中,碧桂园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两个组别的投票中均获高票通过。其中,组别一(银团贷款组别)赞成票对应债权金额占组别一出席并投票债权金额的83.71%,组别二(美元债及其他债权)赞成票对应债权金额占组别二出席并投票债权金额的96.03%,达成裁定通过的必要条件。
该公司的债务重组方案包含了“现金回购+股权工具+新债置换+实物付息”的多元工具组合,即包括现金、全额转股、大额转股与小额留债组合、小额转股与大额留债组合、全额留债等多个选项。其中,提供现金资源是内房股境外重组案例中较为罕见的选项。
大股东在此间展示出的诚意被认为是重组方案获通过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了解,自2023年8月以来,碧桂园的控股股东及家族合计向该公司提供了约30亿港元的现金支持,今年5月份抵押了其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份,提供10亿元的股东借款,10月13日也签署了不可撤回承诺,带头将11.48亿美元股东贷款的结余部分全额转股。此外,杨惠妍家族还将4家原始投资成本为25.8亿元的创投类资产,为碧桂园的相关票据提供担保。
碧桂园预计境外债务重组完成后将削减840亿元有息债务,并确认最高约700亿元重组收益,显著增厚净资产。新债务工具的融资成本大部分大幅降至1%至2.5%的低位区间,且具备实物付息选项,每年将节省巨额利息支出,大幅缓释现金流的挤压。可选方案中的债务期限最长高达11.5年,为该公司提供了关键而充足的财务缓冲空间。
境内债务重组也有突破。9月29日,碧桂园8笔境内债券重组方案经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涉及本金金额合计约133.32亿元。在所有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预计可实现债务本金削减50%以上,债务期限最长达10年,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债券利率下降至1%,且付息方式调整为“先本后息”,显著减轻现金流的压力。
━━━━
逐步进入经营转段
除了债务重组,碧桂园还采取了不少措施缓解现金流压力。2022年以来,该公司通过处置股权投资、大宗资产等累计回笼资金超650亿元。最近一年,该公司密集出售多项股权投资,筹集资金约63.74亿元。如2024年9月出售万达商管1.79%股权,套现共30.69亿元。2024年12月以20亿元出售长鑫科技约1.56%股权,2025年4月以13.05亿元出售蓝箭航天约11.063%股份。
组织精简、薪酬调整则是节流手段。据了解,碧桂园自2023年至今已实施了四轮组织架构改革,目前其国内地产区域13个,同比减少78%。高管带头大幅降薪,所有公务车辆通过内部公开竞拍与对外工抵化债等举措进行资产盘活。2024年,该公司的月度平均人工成本较2022年下降约70%。
回笼的资金主要用于保交房工作,2022年,碧桂园交付近70万套住房,2023年超60万套,2024年38万套,截至2025年10月再交付超13万套,累计交付房屋已突破180万套。以2024年为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2024年全国交付住房超338万套,碧桂园的当年交付量约占全国整体交付量的十分之一。
过了2025年,碧桂园的保交付压力将显著减小,目前该公司已逐步向资债修复与正常经营转段。9月5日,碧桂园召开月度管理会议,董事会主席杨惠妍表示要推动有条件的区域项目经营率先转段赢取主动空间。
截至6月30日,碧桂园的权益土地储备约1.04亿平方米,在建物业和已建成待售物业的账面价值合计超5359亿元。如何释放这些资产的价值,将是该公司回归正常经营轨道的重要考验。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完成保交楼和债务重组后,不少出险企业将聚焦轻资产业务,重点发展代建、物业、资产管理等业务。因为轻资产业务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不增加有息负债,能帮助企业在“失血”后,以最低的成本恢复“造血”能力。同时,出险房企多年积累的核心能力并未完全消失,将其迁移至盘活存量资源是合适的转型发展路径。
碧桂园也有同样的规划。该公司的“一体两翼”战略,便是以地产开发业务为核心,辅以科技建造和代管代建两项新业务。据了解,凤凰智拓建管公司服务于政府机构、城投公司、资管公司等各类客户,涵盖居住物业、城市配套、园区基地与海外项目等,已累计承接代管代建项目200多个,累计管理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腾越建科集团涵盖施工板块、租赁板块、家装板块及机器人板块四大板块,累计施工项目超过3000个,截至10月31日,已有2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
值班编委:苏志勇
责任编辑:李红梅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