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装剧中的实力演绎,到《披荆斩棘》舞台上突破自我的表演,徐海乔的演艺之路始终交织着“破圈”的渴望与“定型”的困扰。他面对角色时的较真和面对新兴业态时的犹豫,共同勾勒出一位演员在流量时代的真实画像。徐海乔做客湖南卫视深度访谈节目《背后》,探讨演员如何在行业变革中寻找自我定位。
在影视行业深耕多年,徐海乔亲身经历了流量时代的转变。2015年,他出演热播剧《花千骨》,“几乎一夜之间,关注我的人从个位数涨到了四位数。”那段时间,徐海乔的事业突飞猛进,“一直在拍戏,根本停不下来思考。”
由此,徐海乔也开启了爆款剧黄金配角的征程。从《花千骨》中的孟玄朗到《梦华录》中的欧阳旭,他塑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古装形象。虽然已经在古装剧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但徐海乔也坦诚表达了对拓宽戏路的渴望。“我渴望流量,因为有了流量才有可能接到更多角色,但我其实又非常担心它会过度侵扰我的生活。”这种矛盾心态曾让他长期处于挣扎之中。
直到近年,徐海乔才学会了与焦虑共处——随着阅历增长,他发现,流量对演员的加持效应正在逐渐减弱。“2016年,如果你演的剧爆了,关注度上来了,后续工作基本就稳了。但现在,即便这部剧爆了,下一部你仍然要从零起步——研究剧本、塑造角色,没有任何成绩能让你一劳永逸。”
徐海乔清醒地认识到,当下的演员不再只是一个职业,更成了一个需要直面市场检验的“产品”。“从前演员只需专注于角色创作,如今却要应对全方位的曝光与运营压力。”这种从“职业”到“产品”的身份转变,曾一度令他无所适从。参加《披荆斩棘》意外地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将舞台上收获的笃定带回演员身份中,对行业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面对行业新兴的短剧与直播带货浪潮,要保持审慎。
在一次次抉择中,徐海乔为自己的破圈之路划出了清晰的边界。
文/本报记者祖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