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最近是不是总刷到银行卖房的消息?号称“直供房”,价格比市价低一大截,有的甚至便宜25%,是不是看着心里直痒痒,琢磨着能不能趁机捡个漏?我是帮主郑重,干了20年财经记者,也做了这么多年中长线投资,今天就跟大伙掏心窝子唠唠这事儿,这里面的门道可真不少,别光看着便宜就往前冲。

前阵子我刷到个案例,一套市场估价差不多200万的房子,在第三方平台上150万就成交了,卖家不是个人也不是中介,居然是银行。当时就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帮主你见多识广,银行咋还当起房东了?是不是以后买房不用找开发商,直接找银行就能捡便宜?其实啊,我跟大伙透个底,这所谓的“银行直供房”,压根不是什么新推出的优惠房源,说白了就是银行处置的不良资产,本质上跟咱们常听说的法拍房是一回事。
我跑财经口这么多年,太清楚这里面的逻辑了。这些房子,都是之前有人贷款买房,或者用房子做抵押借钱,最后实在无力还贷,银行没办法,只能通过法律程序拿到房子的完整产权,现在是着急把这些资产变现,回笼资金呢。你看像农行、建行、交行这些大银行,最近线上平台上挂的这类房子都上千套了,处置速度比以前快多了,说白了就是银行想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赶紧盘活这些沉淀的资产,提升债权回收率。
可能有人会说,管它啥来源,便宜就是硬道理啊!但帮主得跟大伙说句实在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价格低确实是这类房子的最大优势,比市价低20%多,搁谁看了都心动,但咱们不能只盯着价格忽略风险。我接触过不少不良资产处置的案例,这类房子大多要求全款支付,对资金实力要求不低,而且很可能存在产权纠纷、物业费欠费、或者房子本身有损耗的问题,这些都是隐形的成本和风险,要是没查清楚,买完很可能麻烦不断。
作为专注中长线投资的人,我一直跟身边人强调,不管是买房自住还是投资,求的是稳不是赌。银行直供房不是不能买,但绝对不是闭眼入的“香饽饽”。想捡漏的朋友,第一步得先查清楚房子的产权,有没有抵押、查封没解除,这些都得核实明白;第二步得实地去看看房子的实际情况,问问周边邻居,了解有没有啥隐情;第三步得把账算清楚,除了房款,后续的税费、维修费用、甚至可能的纠纷处理成本,都得算进去,别到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啊,银行加速卖房子这事儿,也能看出现在市场的调整节奏。对银行来说,这是盘活资产的无奈之举;对咱们普通购房者和投资者来说,这是个可能的机会,但前提是你得懂行、能扛风险。帮主郑重跟大伙说句掏心窝的话,中长线投资讲究的是看透本质、控制风险,买房更是人生大事,千万别被“低价”冲昏了头脑。
以后财经圈有啥新鲜事儿,有啥看着诱人的投资机会,帮主都会跟大伙慢慢唠,把里面的门道扒清楚。大伙要是有啥想问的,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个言,咱们下次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