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个信号出乎意料,货币放水迎来风云突变
创始人
2025-11-12 21:20:21
0

昨天央行发布了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看了下全文,发现货币放水方式正迎来重大变化,由于这个和我们买房,投资休戚相关,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下。

首先我们看下报告原文中的一段表述:

重点部分我已用红框标出,什么叫融资规模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我展开解释下。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过去曾有一种买房抗通胀的理论,依据的底层逻辑,就是我们有货币超发,而货币超发推动了房价上涨。

当然,这是彻头彻尾的伪逻辑,你要是信了这套理论,从2023年开始的本轮房价下行,你就绝对不可能实现逃顶。

那么这套伪逻辑所说的,我们有货币超发的证据是什么呢?

证据就是我们的货币量过大,也就是“M2/GDP”这个指标,远远超过了美国。

但我在2023年曾写文对此逻辑驳斥过,原因在于美国主要是直接融资,而东亚(中日韩)主要是间接融资,因此造成了“M2/GDP”这个指标,我们远远超过了美国。但这只是融资结构造成的,而并不是货币超发。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国的“M2/GDP”,是美国的2.5倍以上,但和日韩相比则处于同一水平之上。

2023年我写公众号文对此逻辑进行驳斥并说明后,也同时判断了2023年之后楼市正迎来大周期拐点,会逐渐下行并实现软着陆。

为了逻辑的完整性,本文再简单重述下正确逻辑:

假设有两个人A和B,A需要融资1万元,也就是借入1万元。那么他有两种做法。

做法1:A直接找B借来1万元

这时,只发生了货币转移,而没有发生货币创造,也就是B的1万元转移到了A的账户。M2没有发生变化。

做法2:B把1万元存入银行,A从银行贷款1万元。

这时,B的1万元依然在银行,银行以B的1万元为背书创造了1万元借给A(暂不考虑存款准备金率的限制),这时A和B就都拥有了1万元。M2增加了1万。

那么,我们就把做法1,称为直接融资,在真实市场,一般通过发行债券实现;把做法2,称为间接融资。

由于美国金融业很发达,所以很多债券,票据都可以不通过银行直接做交易,所以导致美国“M2/GDP”数值较低,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货币超发。

中国过去20年的房价上涨,主要靠居民推升杠杆率造成,当我们观察到居民杠杆率达到极限,居民新增贷款下行时,房价就会开始反转,所以我们在2023年多次发文建议大家卖房平债。

好了,经过上述的逻辑叙述,有关货币,我们的结论是:

1 当融资方式主要采用贷款方式时,由于贷款人的债务就是银行的资产,那么对应该资产的,就是银行对外创造的货币,也就是此种融资会创造货币,创造M2增量。

2 当融资方式为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时,要看买入债券的主体,如果主体是银行,那么同样也会创造货币,如果主体是非银行,那么就没有新增货币产生。

把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解释清楚后,我们就能理解央行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所说的“融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含义。

简单的说,今年三季度,融资增量中,贷款占比已不足50%,而以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则迅猛增长。

那么,这对我们的投资分析有什么影响?

这要看我们分析什么,股市还是楼市。

如果是经济大盘和股市,那么我们就要看社融和M2,这个也是央行在本季度的报告中,推荐的方式,如下。

其中,社融是最全面的,而货币供应量,主要是说我们的债券主要还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购买(和美国不同),而银行购买债券就会发行货币,所以央行提到也可以看货币供应量。

我在7月,上证指数3500点时,正是通过社融和M2的超预期确定了全面牛市的判断(参见:),当然资本市场也和我是同样的判断方法。随后股市开始从震荡转入上行。

但这里有个陷阱,就是很多楼市的伪专家,常常会以M2的增速,来判断房价。

在这里,我明确的表明看法:不可以!

这种判断方式是错误的。

因为正如央行本次报告中所说,我们的融资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货币放水已由过去的贷款主导,逐渐开始变为债券主导。

而债券发行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企业,这些融资方式融到的钱都不会进入楼市。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看到M2高增长,但这是债券导致的,和楼市无关,因此可能会出现M2高增长和房价下行同时存在的情况。

如果以债券导致的M2高增,作为房价要涨的依据,那么就会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

而真正可以作为楼市,作为买房的前瞻性判断数据,依然是居民贷款。因为只有居民贷款,才是直接变为楼市购买力的。

如上图,前三季度,居民新增贷款只有企业的不到10%,这正是今年股市持续上行,楼市下行的背后数据指针。

回到我们文章的开头,由于我们的融资结构正在向直接融资转变,因此货币创造的方式(放水的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此,央行在本次报告中专门写了一个专栏。

文章提到了,直接融资和融资结构变化造成的货币创造方式的变化。

简单的说,房价的走势,已不能再看M2,而只能看居民贷款来确定了。

后记:

在舆论场,总有各种各样的伪科学,伪逻辑在大行其道。如果你相信了这些伪逻辑,那么就会对你的投资决策造成灾难性的影响。而我们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根据数据去正确预测房价的走势。

这也正是我2023年不遗余力的驳斥各种伪逻辑,给出正确逻辑,并预测房价将要下行,并劝各位读者卖房降低债务的原因。

而本次报告所记录的融资结构的变化,已经指明了一点,就是未来社融和M2可能将由债券唱主角,而这只能用于经济和股市判断,与房价无关。对于房价,我们依然只能跟踪那个唯一的前瞻数据,居民贷款。

相关内容

苏州经营贷款公司有哪些?苏...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节点与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苏州拥...
2025-11-13 11:54:37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截至8月...
11月13日,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消息,截至今年8月末,上海金融“五...
2025-11-13 11:54:35
三项信用贷款加速向2000...
湖北为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开辟新通道 三项信用贷款加速向2000亿...
2025-11-13 11:54:34
前三季度养老产业贷款同比增...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吴秋余)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
2025-11-13 11:54:18
山西省省级机关住房资金管理...
山西省省级机关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近日发布通知:为更好满足缴存职工住房...
2025-11-13 11:54:17
建行茂名市分行:“贷款明白...
建行茂名市分行近期全面推广使用《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俗称“...
2025-11-13 11:54:17
2025版中国龙银币发行亮...
本文将探索2025版中国龙银币的发行亮点,包括其独特设计、正反面图...
2025-11-13 11:54:00
原力数字赵锐向朋友及同事借...
瑞财经 严明会 近日,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力...
2025-11-13 11:53:55

热门资讯

建行茂名市分行:“贷款明白纸”... 建行茂名市分行近期全面推广使用《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俗称“贷款明白纸”),通过清晰列明贷款利...
@海盐人,支付宝紧急提醒! 支付宝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 ↓↓↓ 近期,网络诈骗又有新骗局: 有骗子以“XX超市一日会员卡”...
资金榜丨居同类基金首位!银行E... 11月12日,银行ETF南方(512700)报收1.713元,收涨0.65%,成交金额1.7亿元。净...
冲刺时刻|降息降准时点后移?央... 11月11日,央行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一个时隔一年多再次出现的词...
黄金刺客要失业了?“血脉觉醒”... 文丨金融八卦女 三令 最近一年,金价的波动吸引了不少年轻的投资者跃跃欲试,有人想靠投资黄金小赚一笔...
板块异动 | 黄金主题板块早盘... 11月13日上午,黄金主题板块早盘高开高走。截至9点59分,该主题涨近3%,其中盛屯矿业涨停,兴业银...
工商银行常州分行副行长王忠被查 11月12日,清风工行官微消息显示,据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纪委、江苏省镇江市监委消息:中国工商银行...
银行再度上调积存金起投门槛 人民财讯11月13日电,近期,国际金价显著回升,历经震荡后重回4100美元/盎司关口。在此背景下,多...
银河证券:银行板块红利价值持续... 银河证券研报称,三季度银行业绩短期受其他非息收入扰动,但规模稳增,仍形成业绩支撑,息差企稳趋势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