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3日上海钢联第二届白银产业链会议上,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助理魏莹表示,白银具有商品、金融、货币属性,各方面因素共振下白银价格仍具上涨潜力。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霍星羽)在11月13日上海钢联第二届白银产业链会议上,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总经理助理魏莹表示,白银具有商品、金融、货币属性,各方面因素共振下白银价格仍具上涨潜力。
作为商品,白银供给弹性较低。魏莹介绍,白银供给来源主要为矿产银和回收银,分别约占81%和19%。矿产银中,独立银矿供给仅占28%,伴生矿供给高达72%,其供给受到主产矿资本开支周期、价格、开采成本、矿石品位的影响。由于矿业资本开支长期低迷,新矿山投产时间延长,老矿山资源逐步枯竭,矿石品位下滑,预计矿产银供给增长将延续低速状态。
回收银方面,2021年以来回收银供应基本维持1.9亿至1.93亿盎司,光伏用银大规模回收要等到2030年之后,此前回收银供应增长也偏缓。
魏莹表示,白银的低库存状态放大了其现货流动性风险。2021年至2025年,白银连续5年出现实物缺口,2026年实物缺口将延续,地表白银库存不断被消耗。据她统计,2021年2月全球四大白银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金银市场协会、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库存达到峰值5.4万吨,随后在白银连续5年出现供应缺口的影响下,四大交易所白银库存快速下降,于2024年2月触及3.64万吨的历史低点,累计去库幅度约为33%。虽然交易所白银库存自2024年3月以来有所回升,但绝对值依然不高。
魏莹说,实物投资需求与银价正相关,目前四大交易所现货白银库存中约有57.4%被白银ETF锁定,剔除掉被ETF锁定的部分后,境外交易所现货白银可流通库存规模偏低,明显小于境外白银期货衍生品未平仓合约规模。
白银商品、金融属性兼具。在当前全球货币超发的背景下,贵金属可成为所有信用货币的对冲工具。此外,历史数据显示,在国内传统的股债组合(50%股票、50%债券)因系统性风险出现回调时,贵金属往往表现良好,给予投资者一定的风险缓冲。
魏莹认为,中美利率周期下行趋势明确,其中美联储可能同时降息并扩表,降息周期内,白银的持有成本降低,白银价格将受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