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全力建设全域支付示范区。
近年来,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普及率达86%,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银行卡、现金等传统支付方式占比下降。“可否向来华人士提供更便捷的移动支付方式”“能否鼓励更多商户接受外卡支付”……一些境外人士表达热切期待。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24年3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2025年3月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全方位提升入境消费支付便利度。
深圳口岸数量全国第一、通关量占全国四成、城市密度全国最高、金融基础设施布局完备,是来华人士的重要入境地。2024年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2.4亿人次,其中外国人超554万人次,同比增长89.3%。如何为境外人士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消费支付体验?解决痛点难点需非常之策。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党委(下称“深圳人行党委”)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提出多项全国性跨境金融创新首创机制,将深圳支付服务提升到新高度。2024年境外人士在深非现金支付198.87亿元,同比增长78%,为全国激活境外消费潜力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深圳“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案例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并获全国推广。
撰文:戴晓晓
资料图片
强化党建引领 擦亮国际支付深圳名片
强化政治引领,调研开路靶向破题。早在2023年2月深港恢复通关时,为妥善应对北上港人的“井喷”式金融需求,深圳人行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充分调研港人支付习惯,针对性推出“跨境支付服务组合拳”。案例获中央肯定,在全国推广。此后,深圳人行党委将优化来华支付作为“书记项目”,带队多次赴机场、口岸、商圈调研,向境外人士发放调查问卷,摸清支付需求痛点。
强化机制引领,供需对接同步发力解题。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的工作方案》。中央驻深单位与市直单位等20余个部门齐抓共管、合力解题,树立“管行业也要管支付”理念,形成“三步走优服务”“五步巡检法”“应急兜底商圈支付”“数币十条”等近10项创新机制。
强化服务引领,消费支付环境再升级。深圳人行党委开展“蓝马甲”行动,通过“巡检-反馈-优化-核实”,指导深圳全市50余个重点商圈、超2.6万户商户补短板、优服务,全面推动商圈支付环境优化升级;聚焦重点场景,持续完善离境退税商店、星级酒店、文旅景点、交通枢纽等场所的外卡受理、外币兑换和现金支取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境外人士的消费支付便利性。
强化先锋引领,擦亮国际支付“深圳名片”。深圳人行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辖内金融机构成立志愿服务队,为境外人士提供贴身化场景服务。加强深圳文博会、罗湖国际网球赛等国际会展、赛事的支付服务保障,在深圳“2024国际支付季”活动上发布四项便民支付成果、举办300余场消费活动,精准提升境外人士在深短居旅游的支付便利性,打造“支付无忧 畅享消费”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
锚定群体需求 打造优化服务新方案
率先开展港人代理见证开户业务,破解来华人员“开户难”。通过8家银行、370余个在港合作银行网点代理见证为港人开立内地账户,便利来深消费。当前,港人在深共开立I类银行账户超300万户,代理见证开户超40万户,累计交易近320亿元,占大湾区九成。试点被纳入“金融支持前海30条”及“惠港16条政策”。
率先推出移动支付“外包内用”“外卡内绑”“来华零钱包”,攻克来华消费“支付难”。在罗湖区、河套首批落地微信支付“来华零钱包”;在全国首推互联互通的微信香港钱包,并推动泰国kplus、马来西亚ICBC Pay等20家境外钱包实现在深消费。
率先推广数币硬钱包社会面应用,为境外人士提供支付“新选择”。推动数币硬钱包与香港八达通互联互通,港人在深圳也可“碰一碰”支付。在机场、口岸布设数币硬钱包发卡设施,发放数币消费红包加快推广,超3.6万部终端设备、100余条公交线路支持受理。
率先推出“零钱包”服务“大民生”,精准投放解决“找零难”。指导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含有零钞和硬币的小型钱包,在的士驿站、充电站等现金使用率较高场景设置兑换点,为出租车司机上门兑换零钱包。2025年一季度,深圳1700余个银行网点累计兑换零钱包超34万个。
完善基础设施 树立便利支付新标杆
聚焦“来深第一站”,打造5个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推动深圳市政府在深圳机场、深圳湾口岸等交通枢纽升级建设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支付、文旅、通信、交通、移民事务五大板块服务。目前,深圳机场共6家外币兑换点、8台支持外卡取现ATM机和3台数币硬钱包终端设备,外卡支付受理覆盖率达100%,数币支付受理覆盖率超80%,投放多语种支付指南超10万份。
立足境外人士消费应急需求,打造10个便利支付商圈。组织金融机构在深圳商圈提供“应急兜底”支付服务,紧急情况下联合兜底网格员上门为境外消费者提供取现找零、外卡刷卡等服务。“应急兜底”支付机制获中国人民银行领导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卡、码、币、包”路路通,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深圳超4.4万商户可刷外卡,4156台ATM机支持外卡取现,1645个银行网点、37家兑换特许机构网点可兑换外币,发放数币硬钱包近3万张。2024年境外人士在深非现金支付1.46亿笔、198.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78%,涨幅超全国平均水平。
助力打造深港“双城”生活圈,屡获上级嘉许全国推广。多元的深圳支付环境促进了“深港融合”,2024年港人在深非现金支付1.04亿笔、122.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81%,港人来深打卡消费成为常态。深圳4次在人民银行系统全国工作会议上作优化支付服务经验分享;相关经验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32条创新举措之一,获全国推广。
推动支付国际化,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代理见证开户、“外卡内绑”、“外包内用”、数币硬钱包等优化支付服务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深港跨境支付的科技互联、金融互通、规则互认,进一步提升了支付国际化水平,并以支付小切口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加速形成以深港账户通、汇兑通、融资通、服务通、跨境理财通、跨境征信通“六通”为代表的大湾区金融合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