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导语:2025年作为“十五五”规划开局的关键衔接期,文化旅游业正迎来“政策赋能”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风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战略部署,为产业指明方向;市场端则从“观光打卡”全面转向“深度体验”,催生多元融合新形态。在此背景下,“文旅+”融合模式成为激活产业潜能的核心路径,本文聚焦十五五文旅11大黄金赛道,解析其政策支撑、市场逻辑与发展前景,勾勒产业高质量发展全景。

绿维文旅深耕文旅行业20年,承担《青岛市“十五五”旅游发展规划》《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鄂尔多斯文旅“十四五”规划》《滨州市文旅“十四五”规划》等数百项五年规划,2024年就已前瞻研究和布局十五五规划,并完成《“十五五”文化和旅游规划系列专题研究》,对“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有着深入思考和探索,能为省市区县、文旅集团、景区度假区提供《 “十五五”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和编制服务。联系电话:15811113303!
“文旅+”:十五五文旅的核心发展逻辑
“文旅+”并非简单的产业叠加,而是契合产业本质、响应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更是构建协同产业生态的关键。
从政策端看,文化和旅游部自组建以来便确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双向融合战略,推动文旅从单一产业转向多元协同集群——例如非遗与旅游融合可申领专项补贴、智慧文旅项目纳入试点培育,政策红利为融合铺路。
从市场端看,Z世代追求“沉浸式个性化”、银发族注重“康养体验”、家庭客群偏好“寓教于乐”,传统单一文旅形态已无法满足需求;而“文旅+科技”“文旅+教育”等模式,正好匹配“高品质复合体验”的消费诉求,成为市场主流方向。
这一融合逻辑下,11大黄金赛道既是“文旅+”在不同领域的具象落地,也扎根于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检验中形成成熟范式,构成十五五文旅的核心增长矩阵。
“文旅+”10大黄金赛道
(一)基础支柱赛道:融合深化中的存量升级
十五五期间通过“价值融合”实现质的飞跃,是文旅增长的核心压舱石。
1. 文旅+文化遗产:从“保护”到“活态传承”的价值转化
政策端,文化和旅游部明确要求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建立“文化基因库”确保技术服务于文化传承;非遗旅游融合年度创新案例的推选,进一步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市场端,非遗体验已从单一观赏升级为深度参与,从潮汕英歌的街头展演到泉州簪花的旅拍热潮,非遗正通过“文旅+”转化为可消费、可传播的文化产品,成为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相关机构研究显示,2025年全国非遗商品成交额突破1073.2亿元,抖音平台非遗好物销量增长超325%,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国际市场占比超40%(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2. 文旅+教育研学:全龄化市场的刚性扩张
研学旅游作为“文旅休闲与服务消费”的重点领域,市场已从中小学生向老年人、职场人全面延伸。政策端,多地推出研学营地补贴政策,鼓励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资源单位参与课程开发;市场端,2023 年我国研学游市场规模达 1469 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生态科考”“非遗手作”“红色研修”等细分产品持续走俏,形成“全龄段、多主题”的产业格局(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3. 文旅+演艺娱乐:流量聚合与消费延伸的双重赋能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文旅消费的重要趋势,“旅游演艺+商业演出”双形态激活“流量-消费”闭环。政策端,文旅部明确“促进旅游演艺和商业演出协同发展”,鼓励景区、商圈与演出机构合作;市场端,2023年全国演出市场规模739.94亿元,观演1.7亿人次,其中“演出+旅游”关联消费占比近半。东安湖体育公园累计举办19场大型演出,票房2.445亿元,累计吸客44.2万人次,拉动景点、交通、酒店、住宿、餐饮、购物等综合消费超16.626亿元(数据截至2025年6月)。十五五期间,“小剧场+商圈”“音乐节+露营”等跨界形态将进一步扩容,推动演艺升级为“目的地吸引核”。
4. 文旅+城市更新:存量空间的文旅活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旅游成为“盘活存量、提升效能”的突破口。政策端,明确提出“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城市公共空间的文旅功能升级被纳入各地“十五五”规划,老旧厂房、历史街区改造获补贴。工业遗址变身文创园区、湿地公园升级为休闲目的地的案例屡见不鲜。北京首钢园、亮马河文化经济带、宣恩仙山贡水旅游区、成都宽窄巷子、广州海珠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桂林阳朔糖厂改造糖舍酒店等,都印证了“城市景区化”的发展逻辑,这类项目既承载居民生活,又吸引游客消费,实现“主客共享”。
5. 文旅+乡村振兴:县域市场的潜力释放
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加码“乡村文旅融合”,闲置校舍改造民宿、非遗工坊落户村镇等项目可获专项补贴。市场端,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暑期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2%,增速高于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乡村民宿、农耕体验成为城市客群的“情感治愈”首选。贵州肇兴侗寨侗族大歌、江西婺源篁岭晒秋民宿等项目,通过“文旅+乡村IP”模式,既激活乡村资源,又实现文化传承,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和典范。
(二)新兴增长赛道:政策红利与需求升级的增量突破
此类“文旅+”在新领域的延伸,精准对接十五五战略导向与市场空白,成为未来五年的核心增长极。
6. 文旅+科技沉浸:数智化赋能的新质生产力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AI、VR、元宇宙等技术正重构文旅场景体验,沉浸式、交互式文化消费成新趋势,“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持续推进,“区块链+文旅”的创新生态开始落地。清明上河园通过宋文化沉浸式体验项目(如《大宋·东京梦华》《岳飞·郾城大捷》等实景演出及5D球幕影院等科技项目),在2024年实现了旅游综合总收入10亿元。截至2023年,我国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已达32024个,市场消费规模高达927亿元,投资规模更是突破1006.3亿元,总产值达到1933.4亿元(来源《2024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2025年全球文旅数字化投资将激增500亿美元,沉浸式体验普及率超60%。
7. 文旅+康养度假:老龄化社会的刚性需求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2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推动康养与旅游深度融合”。政策端,适老文旅设施改造、康养度假区创建获重点支持;市场端,森林疗愈、温泉康养、旅居养老、禅修旅行等产品需求激增,进一步激活潜在消费。海南博鳌的“医疗+度假”、云南普洱的“森林康养基地”,通过“长周期居住+高品质服务”的模式,重构了银发文旅的供给体系。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健康消费升级、技术革命叠加的三重驱动下,康养旅游已突破传统旅游的边界,演变为融合医疗、养生、文化、科技的复合型产业。预计2028年康养旅游市场规模达1250亿元(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8. 文旅+体育赛事:跨界融合的流量引擎
十五五规划建议和相关政策明确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赛事+旅游”协同发展。文旅部联合体育总局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进一步推动赛事与景区、住宿、餐饮、文创等产业融合,让“看赛事、游城市”成为主流消费场景。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1.79万亿元(中国旅游协会)。贵州“村超”单赛季引客2000万人次、带动榕江旅游收入240亿元(中新网)。“苏超”开赛以来,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新华日报)。未来,随着中高收入群体扩大和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体育旅游需求将向定制化、高端化延伸,冲浪、漂流等赛事也将进一步下沉,形成“赛事引流—消费变现”链条。
9. 文旅+低空海洋:新业态的政策窗口期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旅部对低空观光、海洋旅游采取“包容审慎”管理态度。海南的低空环岛观光、青岛的海洋研学航线已成为区域标杆,这类产品精准匹配高端客群“立体视角看风景”的需求。随着空域管理政策优化,低空跳伞、海上游艇度假等业态将从试点走向普及,成为文旅高端化的重要标志。
10. 文旅+国潮消费:文化自信的市场表达
国潮风已从服饰延伸至文旅全场景,汉服旅拍、国货文创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宠。政策端,“培育国货潮牌”被纳入文旅消费促进措施;市场端,花果山“国风大秀”、福州“三条簪”旅拍等项目带动商圈升温,文创餐饮、国潮景区等形态持续创新。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济宁国潮文旅“出圈”,8天吸金1.54亿。从非遗元素的现代转化到传统美学的场景营造,国潮文旅正成为文化传播与消费增长的双重载体。
11.文旅+工业制造:生产场景的文旅焕新
工业旅游作为 “文旅+”产业融合的新兴方向,凭“制造魅力+体验价值”成十五五文旅增长新势力。政策端持续发力:2016年工业旅游发展纲要奠基,“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家战略,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创新方向,2025年开展全国工业文化资源摸底调查,北京、湖南、四川等地发布工业旅游专项政策,为工业旅游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市场端工业旅游已从小众猎奇转向大众消费。2024年青岛啤酒博物馆接待超180万人次、收入2亿元;北京2024年工业旅游接待1500万人次、收入17亿元。2025年国庆假期工业研学游成黑马,“工业游” 相关搜索量与社交媒体热度双升。装配线、航空基地、机器人工厂等场景正重塑消费者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方式,生产场景向体验空间的转化模式不断创新。这类融合既为企业带来门票、文创、研学等额外收益,更可借“透明化生产”强化品牌信任,提升消费者好感度与复购率。2025年我国工业旅游收入预计达 1200亿元,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破3000亿元(数据来源:环球网),成为连接制造业升级与文旅消费扩容的关键纽带。
“文旅+”赛道的增长逻辑与时代使命
十五五“文旅+”11大黄金赛道的崛起,本质是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共振。政策层面通过“专项补贴、标准制定、试点培育”筑牢发展基础——乡村文旅的资金扶持、智慧文旅的技术标准、康养文旅的设施规范,为赛道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市场层面则以“消费升级、客群细分、场景创新”激活增长动能,Z世代的沉浸需求、银发族的康养需求、家庭客群的亲子需求,推动赛道向精细化、品质化升级。
从“基础支柱”的存量深化,到“新兴增长”的增量突破,这些“文旅+”赛道共同构成了十五五文旅产业的增长全景,它们不仅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引擎”,更承载着文化传承、内需扩大、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的多重使命,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流程和编制要点
绿维文旅中标青岛市“十五五”旅游发展规划
文旅企业 “十五五” 战略规划编制指南
林峰:文旅产业是“十五五”的动能产业

数据来源:中新网、新华日报、中国旅游协会、艾媒咨询、前瞻研究院、《2024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等公开报道
欢迎合作
绿维文旅期待与大家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