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信贷市场的微妙调整中,广发银行车贷提前还款门槛的接连松绑成为备受关注的行业事件。
从今年4月禁止前6期提前还款,到9月下调未满24期还款的违约金比例,再到11月彻底取消前期还款限制,仅对第1期至第12期提前还款收取8%违约金。三个月内的三次调整,既打破了上半年银行业收紧车贷提还政策的趋势,也折射出当前汽车金融市场的深层变化。
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集中叫停汽车金融领域的“高息高返”模式,多地银行业协会同步发布自律公约,严禁通过变相补贴、高利率返利等方式拓展业务。这一举措直接切断了银行此前的核心获客路径,迫使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
在失去利率返利这一竞争手段后,优化还款灵活性成为银行吸引客户的关键抓手。降低提前还款限制能精准对接优质客群,尤其是对资金流动性要求高、利率敏感度强的中高端消费者,这类客户往往具备较强的还款能力,却对僵化的还款条款较为抵触。广发银行通过放松提前还款门槛,看似可能减少部分违约金收入,但从长期来看,能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与留存率,通过扩大业务规模摊薄成本。更重要的是,灵活的还款政策有助于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尤其是在经济环境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给予客户还款选择权,能减少因资金压力导致的逾期现象,这对于控制信贷资产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消费市场结构的变化也为银行的调整提供了现实支撑。近年来,汽车消费市场呈现两大显著特征:一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这一趋势直接推动了车贷产品的需求升级。以平安银行为例,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额同比增长23.1%。二是消费群体日趋年轻化,他们更注重消费体验的自由度,对“提前还款限制”“高额违约金”等刚性条款的接受度较低。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消费者不仅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性要求更高,其资金规划也更具灵活性,不少人会因置换新车、资金周转等需求考虑提前还款。
银行自身业务结构优化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还款政策调整。在利率市场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银行净息差不断收窄,依赖传统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车贷作为零售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风险相对可控、客户粘性强的优势,已成为多家银行的重点布局领域。比如,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在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三季报集体业绩说明会上透露,2026年将加快汽车贷款投放,将车贷培育为零售信贷重要增长点。这印证了银行通过优化业务结构稳定盈利的战略考量。
面对广发银行的率先松绑,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其他银行会跟进吗?短期内全面松绑成风的可能性极低,但差异化适配的调整浪潮已悄然开启。
从目前行业现状来看,多数银行仍坚守较高的提还门槛,浙江地区多家国有大行甚至在4月就将免违约金的最短还款期从“贷五满二”延长至“贷五满三”。更具代表性的是邵武农商银行,其在2025年11月11日起正式加码限制,要求3年期和5年期分期贷款需分别满2年、3年以上才能免收违约金,与广发银行的调整方向完全相反。
这种分化背后,是不同银行的战略定位差异。国有大行与区域性银行客户基数大、资金成本低,更倾向于通过稳定的还款周期保障收益;而股份制银行如广发银行,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通过灵活政策吸引优质客户。不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银行可能会选择性跟进,尤其是那些车贷业务占比较高、以新能源汽车信贷为重点的机构,可能会针对特定客群或特定产品放松限制,形成“局部松绑、整体稳健”的格局。
即便是跟进松绑的银行,也应以风险可控为前提划定边界,避免陷入盲目放松的误区。银行在拓展新车车贷业务时,既要加强客户资质审核,更需筑牢新车价格审查这一核心风控防线。其重要性源于车贷市场风险与价格波动的深度绑定,当前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经销商促销策略多样,导致终端成交价与官方指导价常存在偏差。
这一核验环节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两大维度:一是作为贷款额度核定的科学依据,银行需以车辆真实价值设定贷款成数,若仅依赖厂商指导价或经销商报价,极易出现“额度虚高”问题。如新能源汽车市场部分车型官方指导价与终端成交价存在差距,忽视核验可能导致抵押资产价值远低于贷款金额;二是作为差异化产品研发的核心支撑,银行需基于不同车型、区域的价格波动规律设计首付比例与利率,缺乏真实成交数据支撑的产品会陷入“定价失衡”困境。要么因保守定价失去客户,要么因激进定价暴露风险。
新车价格审查是资产价值管控的起点,车辆未来残值预测与动态价值监控同为车贷风控关键。尤其对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迭代快、贬值周期短的车型,精准预测未来残值,可避免因资产缩水引发的贷后风险。
要实现新车价格审查、残值预测与动态监控的全流程车贷风控,需专业数据与技术支撑。车e估新车成交价核验以多元数据采集与交叉验证为核心,覆盖20000款在售乘用车,多渠道比对经销商数据,实时跟踪补贴等动态因素、校准异常价格,从源头杜绝额度虚高、降低资产减值风险。其车辆未来价值预测为金融机构还款周期与风险定价提供支撑,动态价值监控作为风险预警补充,能及时掌握抵押车辆的市场价格变动,提前预警贬值风险。
银行车贷政策的“松绑”与“管控”本就是一体两面,核心是平衡风险与收益。监管层对“变相高息”“违规放贷”的盯防,要求银行在优化服务时,既要通过政策调整适配市场转型,也要依托第三方车辆评估机构车e估的科技赋能构建精细化风控体系,让新车价格核验、未来残值预测、动态价值监控深度融入业务全流程,在“定向松绑”吸引优质客群的同时筑牢风险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