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电商的赛道上,跨境支付收单如同实体店的“收银台”,不仅需支持全球消费者的多样化支付方式,还要保障资金合规流转、风险管控等核心问题,才能促成一笔笔跨境消费的顺畅安全,这正是深圳市钱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钱海”)的专长领域。
自2014年刘超峰创立钱海以来,通过深耕跨境支付领域,建立集AI+大数据技术于一体的风控模型,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全球数字支付技术和业务资质全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为中国出口型的跨境电商客户提供数字支付解决方案和服务。
物理教师“南下”深圳玩起高科技
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并在上海青浦成为一名物理教师的刘超峰没有想到,这份既稳定又体面的工作,自己没干多久,就想辞职了。
那是2001年,刘超峰每月工资大概能领七八百元,在当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刘超峰却发了愁。原来,农村家庭出身的他,为读书欠了不少贷款。
“如果每个月都领几百元的工资,什么时候才能还得清。”刘超峰思索很长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天,他偶然想起自己曾看过一部电视剧《深圳人》,电视剧中白领在咖啡馆谈业务、热火朝天的城市景象、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等画面,让他对深圳充满了向往。
于是,怀着对深圳的憧憬,刘超峰毅然辞职南下深圳。
初到深圳,刘超峰进入了当时热门的通讯领域,从一名销售员做起,卖过广播电视器材、手机原材料等各类通讯产品。凭着敢想敢干的冲劲,刘超峰不仅很快还清了债务,还积累起人生的“第一桶金”,先后创办和投资了多家企业。
2013年,他的高中同学约他喝咖啡,在畅聊间提到想创办一家全球数字支付技术服务公司,并特别邀请刘超峰一同加入。
“那一瞬间,那些想象的画面突然就成为现实,我们在咖啡馆聊创业,谈梦想。”刘超峰说,这个创业想法更为吸引他的,一是瞄准外贸行业,二是做增值服务。“这是一个有前景的项目。”刘超峰心中笃定,与高中同学一拍即合,开启新的科技创业之旅。
用技术搭建全球化商业桥梁
在外贸行业发展早期,中国商品通过互联网卖给外国消费者,需要解决很多难题,不仅要搭建网站、营销宣传、物流快递,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外国消费者和中国商户之间支付的问题。
“如果说,现在的跨境支付是‘高速公路’,我们那时就是一条‘羊肠小道’,虽然弯弯曲曲、狭窄粗糙,但依托我们这个平台,能够将整个跨境支付的流程全部走通。”刘超峰说。
最开始,钱海研发出一个多币种多时区的支付运营系统,为全球电商线上贸易提供数字支付服务。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钱海不断开发出新的支付解决方案,并逐步获得收单和发卡资质,实现收付款互联互通,让商户能够享受全方位、多功能的一站式服务。
随着业务规模不断发展,钱海拥有了基于发卡、收单、资金归集、资金清分、资金管理等系列资质,并在香港成立总部,与First Data、Klarna、WeChat Pay、Alipay等近百家国际金融机构保持战略合作或业务关系,系统平台支撑全球500多种支付产品,覆盖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我们跨境支付交易金额达200多亿美元,今年预计超400亿美元。”刘超峰说。
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
在全球跨境支付业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今,刘超峰成了一名“空中飞人”,仅去年就出差考察过超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方面,我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各个国家的人文风俗,从源头去解决本地化的关键逻辑。另一方面,我也想吸引更多全球人才和专家加入我们,为公司发展提供更为科学的战略方向参考。”
去年底,钱海跨境支付龙岗服务中心揭牌,为龙岗企业“走出去”提供全球数字支付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今年2月,钱海联合Mastercard发行首张支付卡,协助跨境商户一站式发卡、解决多场景付款需求。在跨境数字支付这条路上,钱海越走越宽广。
谈及未来,刘超峰充满信心,“我们将持续研究新的技术,助力触达更多的垂直领域和细分市场,为中国服务搭建出一条更为便捷的‘支付桥梁’。”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