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钟国斌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热潮持续升温。据同花顺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5月18日发稿,A股市场共有84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股份数量为77.38亿股,回购金额合计达876.98亿元。明星企业和行业龙头回购力度空前,成为A股市场一道靓丽风景。
从回购金额来看,在已实施回购的846家上市公司中,209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超1亿元,28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超5亿元,9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超10亿元;回购金额前三名分别为贵州茅台、徐工股份、牧原股份,回购金额分别为40.50亿元、21.42亿元、21.10亿元。此外,通威股份、宁德时代、中远海控、海康威视、三一重工、紫金矿业等回购金额均超10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今年以来的回购热潮是政策引导、企业信心以及市场估值修复共同作用的结果。此举短期内提振了市场情绪,而从长远来看,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和增强股东回报,有助于重塑市场生态。
组合拳政策的强力支持,无疑是推动回购热潮的重要动力。2024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正式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2025年1月22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上市公司纷纷响应政策号召,频推大额回购股份计划。比如,美的集团3月28日晚公告称,公司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A股股份,回购金额不超过100亿元,不低于50亿元。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及/或员工持股计划。再比如,宁德时代4月7日晚公告称,公司拟使用不低于40亿元、不超过80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并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
对于上市公司积极回购,田利辉认为,产业资本以“真金白银”释放信心,并结合政策性再贷款工具开展回购,明确向市场传递了估值底部的信号。龙头示范效应带动指数企稳,抵消外围波动带来的扰动;同时,回购增持贷款的注入为市场提供了长期资金支持,引导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
根据记者梳理,今年上市公司已实施回购中,“注销式回购”成为高频词。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通常会用于股权激励、直接注销、保留为库存未来择机再售等。今年以来,贵州茅台、海康威视、中国联通、药明康德、潍柴动力、大华股份、中航重机等众多龙头企业抛出的大额回购计划,均明确将回购股份用于注销,直接减少注册资本。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直接注销回购的股份可以减少流通股的数量,从而增加每股收益,优化资本结构,对于股价上涨有利。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A股市场的回购活动有望持续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