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泰国《曼谷邮报》29日消息,约6000名抗议者28日聚集曼谷胜利纪念碑,要求总理佩通坦辞职。这场为泰党2023年执政以来最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将佩通坦推至执政危机顶点。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已暴跌至9.2%,而导火索正是泰柬边境冲突引发的“通话录音门”。
5月的泰柬边境冲突致1名柬埔寨士兵死亡,两国关系跌入十年来冰点。6月,佩通坦与洪森的通话录音被泄露,她在通话中称泰军方为“疯子”,被批对柬示弱。洪森更公开预言“泰国三个月内换总理”,让本就紧张的泰国内政与双边关系雪上加霜。
泰国总理(资料图)
佩通坦内阁改组首招直指军权分配。她打破2001年他信执政以来民选政府“以文制武”的惯例,将国防部长一职交给军方出身的纳塔蓬上将。表面看,这是强化军方影响力的妥协,但实则是精准的利益绑定——若军方支持政变或新政府,能否继续执掌国防部?答案显然存疑。
泰国军方在政治中历来扮演关键角色,2006年他信政府、2014年英拉政府均因军方政变倒台。佩通坦此举,等于用防长职位换取军方“不政变”的承诺。更微妙的是,当军方在泰柬边境问题上获得更大自主权,也需承担更多责任,洪森此前挑拨政府与军方关系的算计,自然落空。
改组的第二颗棋子落在内政部。前国防部长、他信心腹普坦转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这一手“以军权换警权”堪称务实。泰国军方长期保持独立,文官政府难以完全掌控,但警察系统不同——内政部长可直接提名各级行政长官、指挥全国警察力量。
6000人抗议示威当前,佩通坦通过普坦掌握的警察力量,可随时采取行动维持秩序。更关键的是,内政部掌控的行政提名权,能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对中央的支持度。这种权力重构,让为泰党表面失去军权,实则抓住了国内治安与行政命脉。
佩通坦(资料图)
佩通坦自任总理兼文化部长,这步棋暗藏玄机。2022年泰国前总理巴育被暂停职务时,因兼任国防部长仍可出席内阁会议。佩通坦效仿这一做法,即便宪法法院暂停其总理职务,仍能以文化部长身份参与内阁决策。
泰国宪法法院已可能于7月1日审议弹劾佩通坦的请求,前法官推测其停职可能性较高。但兼任部长的安排,让她在被停职后仍能留在权力核心。洪森以为泄露录音能逼其下台,却没料到这招“身份续命”,直接让“三个月换人”的预言失去根基。
洪森的连环招看似凌厉,实则步步失算。先是泄露私密通话,违背政治博弈基本规则,让其信誉在国际社会受损;再是曝光他信家族秘事,试图搅动泰国内部矛盾,却反遭泰国网民批评“干涉内政”。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更指责泰国以打击诈骗为由实施经济胁迫,让双边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泰国关闭6个永久性口岸与10个临时口岸,虽称旨在打击跨境犯罪,但柬方否认关联,并认为泰国意在破坏其国际形象。当洪森身穿军装视察边境、驳斥“自任总司令进攻泰国”的传言时,其强硬姿态已让外交斡旋空间收窄。而佩通坦通过内阁改组稳定国内阵脚后,洪森在泰柬博弈中更显被动。
佩通坦让渡防长职位后,军方发动政变的动力减弱。新政府若上台,未必会继续让军方执掌国防部,这让军方更倾向于维持现有格局。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的民调显示,9.2%的支持率虽低,但军方若政变需面对国际社会压力,成本极高。
6000人抗议规模虽大,但佩通坦通过内政部掌控的警察力量可实施管控。泰国历史上,大规模抗议成功倒阁的案例多依赖军方配合,如今军方态度暧昧,抗议者难以仅凭街头运动迫使佩通坦下台。且封锁边境导致的贸易损失,也让部分民众对持续抗议持观望态度。
宪法法院若受理弹劾案,是否暂停佩通坦职务是关键。按泰国前法官分析,停职可能性较高,但她兼任文化部长的安排,能确保其继续参与内阁。而执政联盟在国会下议院仍掌握半数以上席位,不信任动议通过难度极大,这让佩通坦的“以退为进”有了制度支撑。
佩通坦和洪森(资料图)
佩通坦的内阁改组,本质是用短期权力让渡换取长期政治生存。当她把防长交给军方、用内政部抓牢警察、以文化部长身份预留退路,洪森的“逼宫”算计确实被打乱。但9.2%的支持率仍是巨大隐患,若边境冲突持续、经济压力增大,局势仍可能生变。
泰国政坛这场大戏,远未到落幕时。佩通坦能否化险为夷,取决于她能否在军方、民众、反对党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而洪森在此次博弈中暴露的外交冒进,也让柬埔寨在东盟中的角色面临考验。国际政治的残酷之处在于: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