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三家股份行获准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即“AIC”)后,又一大行将携百亿资金入局——邮储银行拟出资100亿元发起设立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中邮投资”),相关事项目前正待监管部门核准。
这一举动不仅有望实现国有六大行在AIC领域的全体“集结”,更将推动银行系AIC市场形成“国有大行全阵容+股份行新势力”的竞争新格局。随着行业布局深化,银行系AIC行业发展路径又将呈现怎样的新特征?
又一国有大行展开布局
国有大行有望在AIC领域迎来“总动员”。7月16日晚间,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拟出资人民币10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中邮投资,并将其作为全资一级子公司管理,具体业务范围以有关监管机构批复为准。公告显示,中邮投资将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做好风险管理基础上开展各项业务。
邮储银行表示,此次设立AIC是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邮储银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科技金融生力军,进一步发挥对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对于此次邮储银行官宣入局,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邮储银行百亿设立AIC将使国有大行阵营全面集结,将强化对大型央企、地方国企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回溯行业发展历程,AIC的崛起与市场化债转股改革进程深度绑定。2016年10月,国务院启动市场化债转股改革,明确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多种类型实施机构参与,并支持银行通过现有或新设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由此开启AIC发展序幕。201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率先完成布局,工银投资、农银投资、中银投资、建信投资、交银投资等5家AIC相继设立。
此后,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AIC的职能也发生了重大转变。2020年,经监管批准,AIC在上海开展不以债转股为目的的股权投资试点;2024年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城市,AIC逐渐从化解债务风险的工具,升级为支持科技创新的“耐心资本”。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将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展至18个试点城市所在省份,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既为国有大行补位铺路,也为股份制银行打开了入场通道,成为行业扩容的关键节点。
政策东风下,股份行加速入局。7月3日,招商银行公告称已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获准筹建招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筹建完成后将按程序申请开业;此前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已率先拿到筹建批文,分别推进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信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的设立工作。
对此,薛洪言分析,股份制银行凭借机制灵活优势聚焦科技民企与区域产业集群,有望推动市场从单极主导转向分层竞争格局,实现实体经济全生命周期覆盖。“股份制银行布局AIC的优势在于区域产业链深度耦合、高净值客户资金转化能力及市场化激励机制,这类机构能够快速响应科创企业‘小快灵’的融资需求,有效填补中小科技企业股权融资的断层。”
在业内看来,AIC牌照的加速扩容背后,是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新质生产力倾斜与推动银行盈利结构转型的双重考量。薛洪言指出,当前行业呈现业务模式多元化、盈利贡献提升、科技属性强化等特征,未来试点需聚焦畅通非上市股权退出渠道与完善财税激励政策。
注入更多金融动能
长期以来,科创企业高风险、轻资产的固有属性,使其难以通过传统信贷模式获得充足融资,这一融资痛点正随着AIC的加速扩容得到有效缓解。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分析指出,通过金融AIC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模式,能更好增进创投风投与银行间的信任与信心,进一步打通投贷联动业务的风险分担不匹配、利益分配不均衡等堵点难点,促进更多信贷资金的流入。同时,金融AIC股权投资的定位本身是“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将对服务科创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形成有益补充。
在政策激励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银行系AIC的服务能力持续凸显。最新数据显示,国有五大行AIC已在科创投资领域形成规模效应:今年4月披露的数据显示,工银投资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累计落地近40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2000亿元,试点城市基金签约规模超1500亿元;农业银行一季报披露,已在杭州、广州等城市设立7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2024年末,中银投资已与18个试点城市达成基金合作意向,完成北京、苏州等8只基金设立,储备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优质科创项目超100个;今年4月,建信投资披露,已在北京、天津、苏州、杭州、合肥等地完成7只基金设立备案;交银投资表内外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开发了针对早期科创企业的“新苗计划”,通过利用母行与业内机构等各方资源汇聚,进行优质股权项目储备。
通过AIC的赋能不仅为科创企业送来发展“及时雨”,更推动商业银行加速从传统信贷中介向综合资本服务商转型,在优化金融供给结构的同时,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持久动能。
从行业发展深层逻辑看,AIC扩张正在重塑金融生态。薛洪言表示,长期来看,银行AIC扩张有助于弥补科创企业早期融资短板,通过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率优化金融风险结构,并为银行开辟非息收入新增长点,推动从信贷中介向资本中介转型。
刘晓曙进一步强调,AIC股权投资扩大试点对支持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在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补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是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等方面,都能产生积极效应。这种多维度价值的叠加,使得AIC成为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银行自身转型的关键连接点。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实习记者 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