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7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调升29个基点至7.1385,较月初累计调升149个基点,来到2024年11月6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7月以来,明显波动的美元指数走势,难以预测的美联储降息步调以及海外经贸形势变化,这些都未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平稳走势。美国经济数据的超预期表现并未扭转市场对“弱美元”预期的强化,我国在持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下,人民币汇率升值动能进一步积蓄。在受访专家看来,人民币汇率或稳中趋升,应把握好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和计价功能。
“弱美元”预期持续强化
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愈发扑朔迷离,但“弱美元”预期仍在强化。
7月以来,美国当局披露的6月就业、商品零售等经济数据整体保持韧性,通胀温和回升,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因此大幅降温。“从美国的经济基本面看,未来3个月内美联储缺乏较强的动机采取降息。”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研究部执行负责人缪延亮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美国经济数据的超预期表现并未有力推升美元升值——美元指数在7月上旬短暂反弹后,7月17日以来再度走弱。截至7月23日,美元指数跌至97.20,相较年初累计贬值幅度接近11%。
关税政策对通胀的影响已成为掣肘美联储降息的主要因素之一。美联储6月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强调,当前通胀压力仍存。美国国内钢铁和铝价相较于全球价格大幅上涨,关税政策带来的成本推动效应是重要原因。
从美国与主要经济体的关税谈判近况看,虽然日美经贸谈判取得进展,但欧美、加拿大与美国的经贸协议尚未敲定,欧盟在近日释放出若贸易谈判失败将对美国实施关税反制的信号。
“关税实质落地规模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决定后续货币政策的关键。”长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在研报中指出,目前关税对美国通胀数据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
除了经济前景的不明朗,全球金融界更担忧美联储的独立性正在受到挑战。
“美联储降息的时点并非关键要点,当前美联储独立性受到侵蚀更值得关注。”缪延亮向记者指出,今年美国出现多次“股债汇三杀”,说明美元资产之间相关性在加强,美元和美债避险能力下降,美元出现信誉裂痕。在当前美国政府的政策范式下,美联储降息已在路上。
中长期来看,美元的地位被削弱已成为共识。“本轮美元还有进一步贬值的空间。”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凯表示,当前美国政府追求“弱美元”“低利率”的政策取向较为明显,此举无疑将降低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同时,美联储独立性遭到削弱已成为客观事实,美元信用也因此受到削弱。
国内力量
支撑人民币汇率走稳
美联储降息预期的降温并未影响到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呈现稳中趋升走势。7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调升29个基点至7.1385,较月初累计调升149个基点,来到2024年11月6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汇率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对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多数机构认为,在美元走势继续走弱、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和增量政策托底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人民币汇率有望温和走强。
“与发达经济体货币相比,人民币受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告诉记者,国内市场力量,特别是人民币计价资产预期收益率变化,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重要决定力量。
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还离不开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的坚定态度。今年年初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非美元货币集体贬值。央行及时启用多项外汇管理工具,释放清晰明确的稳汇率态度,有力支持彼时人民币汇率的企稳。
“态度越是坚决,守住汇率上下限成本越低。”张斌认为,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宽幅区间波动,将有助于防止人民币汇率出现过度扭曲。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此前在2025陆家嘴论坛期间表示,人民币汇率在中长期或稳中有升。一方面,从购买力平价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另一方面,我国技术进步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长期经济基础。
把握人民币国际化有利时机
在美元信用削弱,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更加多样化、分散化的资产配置已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共识。目前,人民币资产已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风险的重要资产和增厚收益的重要配置标的。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尤其是在5、6月份净增持规模进一步增加。张斌指出,外汇市场参与者对中国经济预期更强的时候,股票价格上涨,各种存款类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上升,上述情况会刺激市场参与者将外汇资产转换为人民币资产,带来人民币升值。
“美国政府滥用关税、金融制裁手段导致美元‘功能锚’的退化,去美元化需求上升。同时,随着中国成为不少能源和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中国企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增强。”缪延亮表示,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推进有了新机遇。
他进一步建议,把握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结算和计价功能。比如,在与部分贸易伙伴开展双边贸易时,推动以人民币计价相关的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通过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出口商更多以人民币进行出口贸易结算等。
“美元和美债的避险功能加速削弱,为人民币填补安全资产缺口提供了可能性。”盛松成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已初步建立起框架完备的市场开放格局,更需要在“深度”和“便利度”上下功夫,优化跨境资本流动的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