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季拉开序幕,宁波银行、常熟银行等4家上市银行率先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营收与利润增速均实现边际改善。其中,齐鲁银行、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上半年同比增长均超16%。
另一方面,中信金融资产、信达资产等AMC机构密集增持银行股,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获大额持股。分析指出,在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股5%左右的股息率显著跑赢国债收益,叠加权益法核算优化财务报表,长期资金正将银行股视为“防御性资产”的重要配置方向。
相关ETF方面,跨AH市场的银行AH优选ETF(517900)年内吸金7.9亿元,份额增速居同类第一。该ETF标的指数沿用月度优选低价证券策略,年内相对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超额收益超6%。
【四家上市银行中报预喜】
截至目前,共有4家上市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整体营收、利润增速均实现边际改善。
来源:Wind,上市公司公告
具体来看,宁波银行营收利润增速双双提升,业绩超预期。根据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2%。二季度单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3%和10.8%。
常熟银行业绩维持高增。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5%,二季度单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2%和13.2%。
齐鲁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5%。二季度单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6.7%和16.5%,营收增速边际提升,利润延续高增。
杭州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9%、16.7%,业绩表现超预期,预计业绩增速持续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兴业证券认为,预计营收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业务回暖驱动。一季度债市波动向下,导致非息收入承压,二季度债市回暖,带动投资相关收入回暖。预计利息净收入整体改善,息差环比走平略往下,同比降幅延续收窄。虽然资产价格下行,但负债成本释放保持正向贡献。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拨备继续释放。整体看,预计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利润增速均边际改善。
【AMC等长期资金加速增持银行股】
今年以来,多家AMC(资产管理公司)公司增持银行股。
7月23日光大银行公告称,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间,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该行A股和H股合计占总股本的0.92%,持股比例由7.08%增加至8.00%。同时中国银行H股公告显示中信金融资产的持股比例已增加至18.02%((占比H股)。
6月27日,信达资产通过转债转股的方式增持浦发银行3.01%的股权,并于7月16日获得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提名一个董事席位。
机构认为,对于AMC来说,通过较大比例增持银行股,获得董事席位,从而实现权益法核算优化财务报表,同时还可以获得稳定的股息收入,成为资产荒背景下的重要选择。
截至7月27日,已有41家A股上市银行落地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叠加已实施的中期分红,年度分红总额合计已达到6288亿元。根据利润分配公告统计,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累计将达到6326亿元,同比增加3.1%。
来源:Wind,截至2025.7.27,行业分类为申万一级行业。
方正证券最新观点指出,在持续低利率环境中,当前银行板块行情某种意义上出现了“股息率>利率”(d>r)的持续推动力,即只要银行板块股息率高于无风险利率,则行情就可能继续延续。虽然也有对银行板块高股息率可持续性的担忧,但考虑到中国银行信用风险低、近年来上市公司分红比例不断提高,前述“股息率>利率”的事实特征预计未来仍会延续。
目前A股上市银行目前平均股息率3.7%,银行AH指数的发布方股息率仍在5%左右,显著高于1.65%左右的十年期国债利率。
【月度AH价格优选策略——助力捕捉银行阿尔法】
市场唯一横跨AH市场的银行AH优选ETF(517900)受资金高度关注,截至7月18日,今年来资金净流入7.9亿元,份额增幅超600%,增速在银行类ETF中位居第一。
资料显示,银行AH指数由中证银行指数及其中同时有AH上市的香港市场证券组成,采用AH价格优选月度证券类别转换策略,目前共有42只成份券。截至最新,港股银行股14只,权重40%,A股银行股28只,权重60%。简而言之,银行AH在中证银行指数基础上,在AH市场中优选“更便宜”的标的。
自2017年12月6日指数发布以来至2025年7月25日,银行AH全收益指数累计涨95.45%,相对中证银行指数超额收益25.67%。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7.12.6-2025.7.25。
银行AH优选ETF(517900)已正式纳入融资融券标的,这意味着ETF本身质地较优。此外,纳入两融后,ETF玩法进一步升级——上涨阶段,投资者可以融资买入银行AH优选ETF放大收益;下跌阶段,融券并卖出该ETF,赚取做空收益。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上述观点、看法和思路根据截至当前情况判断做出,今后可能发生改变。对于以上引自证券公司等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不对该等观点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认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在了解产品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做出独立决策,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可通过基金管理人或代销机构提供的移动客户端、官网等渠道查询其基金交易、保有情况和持仓收益等信息。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