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出版社《鲜血、火焰与黄金:伊丽莎白一世vs.凯瑟琳·德·美第奇》、上海书店出版社《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格致出版社《葡萄酒与战争:法国人与纳粹的斗争》、世纪文景《歧路彷徨:明代小读书人的选择与困境(增订本)》入选本次书单。
感谢本期书单评审团(音序):蔡辉、曹伟、林颐、萧轶、岳秀坤
第112期
《鲜血、火焰与黄金:伊丽莎白一世vs.凯瑟琳·德·美第奇》
[英] 埃丝特尔·帕朗克 著
叶璐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个关于两位杰出梦想家的故事,一个由鲜血、火焰与黄金书写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无休止的算计、爱与竞争,关于战争与智慧,关于男性世界中女性权力的故事。基于两位女王的私人信件,埃丝特尔·帕朗克生动展示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母后凯瑟琳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更好理解16世纪的欧洲提供了新视野。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
宋耕 著
周睿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在前现代中国,活跃着被称为“文弱书生”的男性群体,却少有人从性别文化视角去关注他们。长期从事中国男性研究的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宋耕,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代经典文学文本和历史叙事的分析,聚焦传统文化中以“才子”为代表的文弱书生,考察男性气概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建构。
《葡萄酒与战争:法国人与纳粹的斗争》
[美] 唐·克拉斯特鲁普、佩蒂·克拉斯特鲁普 著
刘军 译
格致出版社
本书聚焦葡萄酒产业在二战中的角色,讲述法国葡萄酒界人士大胆、巧妙地从纳粹的铁蹄下挽救葡萄酒的故事。本书既非葡萄酒谱,亦非战争史,而是关乎人。这些人机智、欢乐、有品位,了解葡萄酒,更了解战争。他们就是为自己的国家和葡萄酒而战的法国人。他们在法国最为黑暗的时代中生存的故事,值得被讲述,值得被铭记。
《歧路彷徨:明代小读书人的选择与困境(增订本)》
张艺曦 著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明中期以来有几个运动或风潮,过去的研究较多把焦点放在大名字大人物,看他们引领或主导某个运动或风潮。本书则把眼光转移到江西及周边地区的小读书人身上,他们或许不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但这些人反而更贴近当时大多数士人的处境。虽然未能成为主流学术的代表,但他们的活动和选择却深刻影响了明代中晚期的文化与思想格局。
《柏格森哲学词汇》
[法] 弗雷德里克·沃姆斯 著
董树宝 译
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书按字母顺序介绍了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主要术语,结合原著引文与精辟阐释,为读者提供清晰而深度的理论框架。每个词条均标注柏格森原著出处,书中揭示了这些概念的历史争议与现代意义。全书按词汇首字母排序,条目内分“定义”“理论背景”“哲学意义”三级结构,既适合按需查阅,也可作为系统性研读的指南。
《波斯人:万王之王的时代》
[法] 弗雷德里克·沃姆斯 著
董树宝 译
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现代人对波斯帝国的理解传统上来自古希腊作家的记载。在过去的许多个世纪里,现代人的观点受到了这些记载和建立在古典文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史学著作的影响。本书作者调用了包括伊朗最新的考古发现在内的有关波斯帝国的第一手史料,叙述了真正“波斯版本”的伊朗古代历史,见解独到而新颖,重塑了对古代世界的理解。
《不列颠大战略的神话:英国与欧洲世界中的国际政治斗争,1689—1914》
梅然 著
商务印书馆
对于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英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个近乎公理性的认识:维护欧陆均势或防止欧陆霸权的出现,既是当时英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是英国崛起和强盛的国际政治保障。本书对这一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认为近现代英国的“欧洲均势积极维护者”的形象是一个不符合历史现实的神话。
《不为人知的柴科夫斯基》
[俄] 波·叶·瓦伊德曼 主编
司丽杰 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我从未背叛自己,是好是差,敬由他人评说。”——柴科夫斯基
首部收录俄罗斯国立柴科夫斯基故居博物馆资料的重磅专著,终于出版中译本。其中公开的两百余份档案展现了生平故事背后“不为人知”的真实世界——“老柴”的生存实录、隐秘社交、情感内幕等,让热爱音乐的我们看到近在咫尺的“普通人”。这一次,让档案说话。
《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区志坚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部全面剖析柳诒徵与南高史学群体的学术著作。以柳诒徵为主线,钩沉师生薪火相传的治史之道,还原南高学派如何在五四浪潮中逆流而上,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在与北大史学相比较的视野下解读南高学派,还原了民国史学的完整生态,为理解中国史学现代化过程中的坚守与创新提供了关键视角。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
沙红兵 著
博集天卷 | 岳麓书社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九州之外,更有瀛海!鸦片战争后,中国迎来了大变局,晚清诗人或出使,或游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的足迹遍及五大洲,行程远涉茫茫重洋。以晚清诗人海外游历诗为主题,从晚清诗人的海外见闻里,感受晚清外交的艰难挑战与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从中国看世界,更要从世界看中国!
《法兰西美食一千年》
[法] 帕特里克·朗堡 著
范加慧 译
甲骨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获得“法式”这一名号向来不易,法式烹饪便是如此。在现代人眼中,无论法餐是王公贵族的华丽遗产,还是街头巷尾的寻常餐食,总之,并非我们选择了法餐,而是一群人跨越数个世纪将它送到我们面前。很难说清法餐到底源自何人之手,因为法兰西美食史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故事中的伦理学》
[美] 尼娜·罗森斯坦 著
王瑜 译
见识城邦 | 中信出版集团
故事是人类理解自身和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故事中,我们能获得多样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社会也通过故事来传授道德和行为准则。本书将故事和伦理学探索结合起来,让理论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效用和受到检验,从功利主义、义务论到美德伦理学,系统介绍两千多年来伦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帮助我们用理性思辨的方式对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害马之群》
[美] 凯文·R. 墨菲 著
姜昊骞 译
领学东方 | 新华出版社
本书主要是围绕团体展开,探讨团体的结构、特征、规范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研究不良行为的类型、表现、成因以及在团体环境中的演变过程。涉及个体的认知过程,如社会学习、自我保护认知、刻板印象等在不良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何谓明治》
[日] 色川大吉 著
郭颖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推行的。日本民众史大家色川大吉的《何谓明治》,却揭露了鲜为人知的草根阶层民众的近代化构想。本书重新聚焦于那些被历史洪流所淹没的人物,这些故事重新拼组出明治时代被人遗忘的图景,展现出日本这个国家原本拥有的另一种可能性,也给后世的读者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间谍教廷:教宗对抗希特勒的秘密战争》
[美] 马克·里布林 著
焦静姝 译
索恩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间谍教廷》是一部揭示二战期间梵蒂冈秘密行动的、兼具历史深度与谍战悬疑的杰作,披露了教宗庇护十二世如何在公开场合保持沉默的同时,暗中策划推翻希特勒的惊天阴谋。书中展现了教廷与纳粹之间的复杂博弈,揭示了天主教间谍网络如何通过暗杀、情报传递和秘密行动对抗纳粹暴政,颠覆了人们对教宗庇护十二世的传统认知。
《简明晚清史》
姜萌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融合通史、纪事本末等体例优点,吸收革命史、现代化等范式优点,以传统与现代、公心与私欲、平衡与失衡、理性与感性为抓手,以夹叙夹议的风格,梳理了从嘉庆帝亲政(1799)到清帝退位(1912)的中国历史进程。
简明而不简单,丰富而不繁杂。
《口罩:近代东亚的卫生与政治》
张蒙 主编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口罩诞生于19世纪末,随着20世纪初数次疫情的暴发,口罩作为政府与医学界宣传推广的防疫用品,在中、日、韩等东亚地区推广开来。口罩的普及不仅仅是医学、科学知识宣传的过程,也是政策力量、社会舆论等公共博弈的结果,对这件物品的探究揭开了近现代政治、文化、社会史的沉重一角。
《漂浮之岛:不列颠海洋帝国的兴起》
[新西兰] 乔纳森·司各特 著
孙超 译
上海三联书店
一个农业的、乡村的英格兰社会是怎样转变为一个商业的、海洋的国度?地理学在近代早期英格兰和不列颠的政治认同中扮演着何种角色?乔纳森·司各特在云游了大半个地球后,携带着大洋深处新西兰的孤独气息,又深度吸纳了欧美全球史研究的最新视角,最后成就了这本研究英帝国早期史的杰作。
《如何成为一只猫》
孙冬 著
朱蕊 绘
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文化散文集,随文配有五十余幅精美趣味猫咪油画,通过猫这个载体,融合了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试着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寻找一种更加和谐的生活态度。
《如临大敌:谣言恐慌与大宋王朝1054》
黄博 著
中华书局
宋仁宗时,民间和朝廷都在流传一则谣言:甲午年,四川会发生动乱。而从五代到北宋,每逢甲午,必有动荡发生,这种近似魔咒的规律,形成了从朝廷到民间的心理恐慌。在仁宗朝的甲午年(1054)到来之前,从四川到洛阳、开封,各种谣言不断滋生、蔓延,紧张和焦虑笼罩着北宋朝野,在担心与期盼中等待着1054年的到来……
《社会流动性和它的敌人》
[英] 李·埃利奥特·梅杰、 [英] 斯蒂芬·梅钦 著
钟宜吟 译
艺文志 | 上海文艺出版社
社会流动性的缺乏让所有的社会成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落在后面的人无法施展才华,精英阶层也越来越脱离社会,他们对那些有利于改善社会其他阶层的事务漠不关心。本书分析了多年来英国社会流动性变化的前沿研究,中小学与大学在创造更公平的未来方面的作用,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社会跃迁机会的关键原因。
《未尽的快乐:魏晋名士社交处方笺》
董铁柱 著
万有引力 | 广东人民出版社
在历史长河中,魏晋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本书以《世说新语》为蓝本,深入剖析了魏晋名士在君臣、亲子、长幼、朋友、同僚、兄弟、夫妻这七种社会关系中的种种故事。他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以真实和满足为准则,找寻着属于自己的快乐;不仅让我们了解魏晋时期的历史文化,更能启发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去发现和追求快乐。
《我无所畏惧:拯救埃及神庙的女考古学家》
[美] 琳内·奥尔森 著
王梓涵 译
华章同人 | 重庆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法国女考古学家、埃及学家克里斯蒂亚娜·德罗什-诺布勒古一路成长和奋斗的故事。她的人生经历了二战、冷战、埃及独立等重大历史事件二战期间,她参与法国地下抵抗组织,保护卢浮宫文物;在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过程中,她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尽最大可能保护古埃及神庙建筑群。
《征服密码:亚欧强盛的六大要素》
张良仁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从考古学出发,结合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等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提出的核心问题——亚欧大陆的文明何以在全球历史中占据优势地位。作者重新审视了约1万年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史,围绕农业、文字、地图、冶金、骑兵、人群迁徙六大要素,揭示了亚欧大陆文明发展的底层逻辑。
本期书单编辑 | 李娜 东方出版中心
联合推广媒体
澎湃新闻·翻书党 社会科学报 文汇读书周报
当当读书汇 上游新闻
世界历史放映室高校人文界
藏书阁读书会 西安读书会
高见书单 北大博雅讲坛APP
国家开放大学图书馆 青年史学家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今日头条 讯飞书城
人文学术社 边疆社会科学
搜狐有好书 中国研究生
广西广播电视台 《遇见好书》
好书探 《新晨》杂志
欢迎加入人文社科联合书单联合推广媒体
共同分享好书资讯,请联系rwsklhsd@163.com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上海《理财周刊》社有限公司
以专业学术打造品牌
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