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存款利率持续走低,2025年多家银行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跌破1%,传统储蓄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与此同时,A股上市银行的股息率普遍超过4%,部分银行甚至突破8%,远高于存款和国债收益率。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热议——“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
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股股息率优势凸显 1. 存款利率跌破1%,储蓄收益大幅缩水
2025年,国内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部分银行的1年期存款利率已降至0.95%,3年期存款利率也仅有2.1%左右。考虑到通货膨胀(2025年CPI预计在2.5%左右),实际存款利率可能为负值。
2. 银行股股息率远超存款利率
截至2025年5月,A股42家上市银行中,超过70%的银行股息率超过4%,部分银行股息率甚至超过8%。相比之下,银行股的股息率更具吸引力。
举例计算:
显然,从现金流和收益角度看,银行股的分红回报远超存款。当然,买股票存在着回撤幅度超过6%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持股一年后,市值加上分红到手的总额可能会低于原始投入。
二、资金流向:险资、公募基金大举加仓银行股 1. 险资大幅增持,银行股成“类固收”资产
保险资金偏好长期稳定收益,2025年一季度险资对银行股的持仓比例达27.2%,较2023年末增长4.3个百分点,创2018年以来新高。
主要增持标的:
2025年,主动权益基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比例从1.2%提升至2.5%,部分基金经理认为银行股“估值低、分红高”,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防御性选择。
热门重仓银行股:
2025年以来,部分城商行、农商行表现远超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
相比之下,部分股份制银行表现低迷,如华夏银行(-5.23%)、平安银行(-2.05%)。
2. 业绩支撑:区域银行资产质量更优
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良率普遍低于全国性银行:
代表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