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短短不到14天的时间里,美国遭遇了数十亿美元订单的搁浅,而西班牙、瑞士和印度等多个盟国的立场转变也为特朗普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些国家的决心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将联合反击特朗普的政策,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最为看重的战斗机订单。面对美国的压榨和关税威胁,这些国家终于开始采取反制措施,针对美国的武器采购合同展开了一系列的博弈。
西班牙:5%国防开支要求引发F-35订单断供
西班牙与美国的矛盾集中在国防开支的比例上。北约长期要求其成员国将国防支出占GDP的比例提升至2%,而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海牙峰会中进一步加大了压力,要求西班牙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然而,这一要求遭到了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坚决反对,他明确表态称,西班牙的国防预算将保持在2.1%左右,并表示5%的目标对于西班牙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直接影响了军事合作,特别是西班牙原本打算采购美国F-35战斗机的计划。西班牙政府此前已在2023年国防预算中为此项目拨出62.5亿欧元(约72.4亿美元),计划替换即将退役的AV-8B“鹞”式战机和F/A-18战斗机。但由于与美国的关系恶化,西班牙决定寻求其他欧洲方案,宣布将85%的国防预算用于本土防务项目,放弃了F-35采购,转而考虑欧洲的“台风”战机或参与法国与德国主导的未来空中作战系统(FCAS)研发。
瑞士:39%关税下的军购博弈
瑞士的局面源于美国对其商品加征的高额关税。2025年8月,美国对瑞士出口商品征收了高达39%的关税,这一税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涉及的商品包括瑞士的钟表、医疗器械等重要产业。瑞士联邦主席凯勒-祖特尔紧急前往美国进行谈判,试图降低关税,但最终未能达成协议。美国的强硬立场导致了瑞士国内的不满情绪,民调显示三分之二的瑞士人反对继续采购F-35战斗机。原本瑞士计划以60亿瑞郎(约74亿美元)采购36架F-35A战斗机,但在高关税的压力下,瑞士不得不考虑其他选择,美国不仅要求瑞士支付额外13亿瑞郎(约16亿美元)的费用,导致合同总金额飙升至73亿瑞郎(约91亿美元)。这种情况引发了瑞士国内政治的剧烈反应,绿党议员直言“一个在贸易上打压我们的国家,不该再送它大礼”,而社民党则要求通过公投决定是否继续采购F-35。尽管瑞士政府未正式宣布取消订单,但国防部长普菲斯特已暗示,瑞士可能会将军购作为与美国谈判的筹码,考虑转向法国“阵风”战斗机或其他欧洲机型。
印度:贸易摩擦下的军事采购反制
印度与美国的矛盾则主要源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2025年8月,美国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导致印度的关税总额达到了50%,这是美国对任何贸易伙伴征收的最高税率之一。印度政府对此强烈不满,指责美国的做法“不公平、不正当、不合理”,并作出了反制措施,暂停了多项原本计划中的武器采购。印度原本计划采购6架波音P-8I反潜侦察机(价值36亿美元)、“斯崔克”装甲车和“标枪”反坦克导弹等武器,但这些采购计划被无限期搁置。虽然印度政府表面上否认暂停采购,但根据路透社等媒体的报道,相关谈判已经陷入停滞,短期内难以恢复。印度的这一反应不仅仅是贸易问题的经济对抗,它反映了印度在全球战略上的考量。作为全球最大的武器进口国,印度长期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特朗普政府的强硬立场使印度加速了“向东看”战略,开始寻求与俄罗斯、法国等国的合作,避免在美俄之间站队,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三国的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多维影响
这三起军事订单危机对美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从经济角度看,西班牙和瑞士的F-35订单金额就超过了160亿美元,加上印度可能流失的数十亿美元采购,洛克希德·马丁等美国军工巨头将面临巨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系列反制措施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如果其他国家看到反制美国能够带来实际利益,可能会效仿西班牙、瑞士和印度,导致更多的军事订单流失。
在地缘政治层面,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也遭受冲击。西班牙的转向可能会削弱北约的凝聚力,瑞士如果放弃F-35采购,则会影响美国在中欧的军事存在;印度的转向则可能使美国在印太地区失去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虽然在短期内保护了美国的经济利益,但却削弱了长期的盟友关系,给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带来了风险。
这些事件不仅表明了美国政策的局限性,还揭示了国际政治的复杂性。西班牙、瑞士和印度的反应是对美国霸权思维的反抗,未来如果美国不调整其策略,修复与盟友的信任,可能会面临更多类似的“背叛”,并且其全球影响力也将逐步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