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记者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城镇新增就业16.46万人,位居全省首位;帮助6.01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比增长18.6%。
这份亮眼的“就业成绩单”,源于广州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持续升级就业服务、失业监测、创业扶持三大平台,用好用足就业补助和创业担保贷款两项资金,以“三平台两资金”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效能,为稳就业、保民生筑牢坚实根基。
升级基层就业服务平台
织密“15分钟就业服务圈”
为实现精准供需对接,广州一方面整合资源打造协同高效的服务阵地,建成2个公共就业服务综合体、356家就业驿站,基本构建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涵盖招聘对接、技能培训、个性化帮扶、创业服务及权益保障等全链条服务;另一方面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所有就业驿站入驻线上平台,并在100家驿站试点智能设备,大幅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与此同时,《广州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从服务内容、质量、流程到结果评价形成标准化规范,通过动态管理与奖惩机制,持续推动就业驿站向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迈进。
广州通过科学筛选2618家样本企业实施重点监测,尤其针对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的对美出口企业,跟踪其招聘率、流失率和缺口率,实时掌握就业动态。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就业失业登记、社保、企业监测等多维数据,形成季度就业分析简报,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数据显示,上半年1700家定点监测企业招聘活跃,用工缺口持续收窄,就业态势稳中向好。
为实现“不漏一人”的帮扶,广州印发登记失业人员服务标准化手册,推广AI智能外呼模式,月均服务超34万人次;同时推动“失业登记信息”数据回流,精准识别近20万符合就业困难条件的人员,推送至各区开展跟踪帮扶,构建起“发现、服务、跟踪、反馈”的完整闭环。
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733个
在优化大众创业环境方面,广州于2024年底启动“穗创未来”创业服务巡展,线上打造“穗创汇”宣传阵地,线下开展12场政策宣讲,通过“白名单”机制为创业者对接资金、基地等资源。全市135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已累计带动就业超20万人,形成“孵化—对接—转化”全链条服务。
针对乡村振兴,广州将培育乡村创业典型村纳入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市、区组建指导组“一村一组”推进12个涉农区典型村建设,总结推广5类乡村创业模式,为农村劳动力拓宽渠道。
在激发港澳台青年创业活力上,广州高标准管理创新创业基地,新增一批区级优质基地。截至2025年7月,全市已有57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733个,成为港澳台青年逐梦湾区的重要支点。
发放就业补助资金8.7亿元
就业补助资金及时到账、创业担保贷款快速获批,这些“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企业和创业者注入强心剂。
在就业补助资金使用上,广州统一补贴发放标准,明确延迟退休相关补贴审核及一次性扩岗补助列支渠道,保障政策平稳落地。通过强化预算执行,上半年全市使用就业补助资金8.7亿元,惠及33.16万人次、6.86万家次单位。同时,通过专项整治、制定三大管理指引,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排查疑点数据328条,筑牢资金安全防线。
创业担保贷款方面,广州推广“政银担”模式,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分担风险,上半年发放贷款70笔合计2.49亿元,支出贴息1197万元;优化“申请—审核—放款—贴息”全流程,并加强贷后管理与风险监控,实现扩面增量与风险可控的双平衡。
从精准服务到政策护航,从城镇到乡村,广州以“三平台两资金”为抓手,持续织密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为更多人搭建起实现梦想的舞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动力。
文|记者 周聪 通讯员 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