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策落地实施首日,记者探访多家银行——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红包”怎么领(经济聚焦)
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正式落地实施。贴息“红包”如何申领,申请和使用贷款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记者到多家银行营业厅进行了采访。
怎么申请贷款?
手机上即可申请,提取贷款使用时签署贴息补充合同
“想买一台新手机,但最近手头有点紧,有没有合适的贷款产品推荐?”9月1日下午3时左右,客户李楠楠走进光大银行北京德胜门支行,客户经理战雪炜迎上去了解需求。
“我们有款贷款产品很符合您的需求,手机上就能便捷申请,而且还可以享受今天刚落地的贴息政策。”战雪炜边介绍边在手机上演示。
政策“红包”分量如何?战雪炜为李楠楠算了一笔账:“小额消费在5万元以内,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
战雪炜介绍,今天前来咨询和办理消费贷的客户中,用于购车和装修等大额消费支出的比较多,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记者在一些银行网点看到,大堂已经摆上了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介绍,有的还配备了专门讲解相关政策的工作人员。部分银行还与一些电器卖场、装修卖场合作,在相应的消费场所向消费者介绍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以1%的贴息比例计算,每100亿元的财政支出理论上可以支持1万亿元的消费需求。”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通过官网、手机银行APP、微信公众号、网点等多渠道发布贴息政策信息,并为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服务。
如何享受贴息?
保证贷款资金用于真实消费,对支付方式有要求
“今天一天,电话几乎没有间断过。”战雪炜说,贴息功能一上线,咨询和办理的客户就有很多,除了如何申请之外,很多客户关心的还有如何将政策“红包”领到手。
“我们希望做到申请时过程丝滑,领取时有获得感。”战雪炜介绍,还款时会给借款人发送短信,写明具体享受的贴息金额,让消费者把“红包”领得明明白白。
专家建议,“红包”虽好,也不可盲目领取。“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申请消费贷款,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切不可因为额度高、利率低就随意申请,需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
如何优化体验?
提升服务与防范风险并重,存量消费贷款客户符合条件也可享受贴息
除了紧锣密鼓地落实贴息政策之外,相关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服务,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政策红利。
客户林先生是建设银行存量消费贷款客户,于今年7月办理“建易贷”后一直未支用贷款资金。最近林先生萌生了购车想法,便致电客户经理咨询能否享受贴息。客户经理表示,原来申请消费贷款的客户,贷款资金没有使用完的,在9月1日之后用消费贷款进行实际消费,也可享受财政贴息。
林先生到银行网点现场体验,从贴息协议签署,到支用贷款资金,再到将贷款支付给汽车经销商账户,仅用了几分钟。据了解,多家银行都出台了类似针对存量消费贷款客户的规定。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刚开始实施,既要推动政策最大程度惠及消费者,又要强化风险防控与合规管理,让贴息贷款资金真正用于消费,专家认为还需要在实践中完善。
“金融机构应根据消费者职业、收入、负债、信用状况等准确判断还款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向的监控,确保相关贷款不被挪用,贴息资金不被套取。”董希淼认为,同时还要提升信贷审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多头借贷”和过度授信,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