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哪位王子喜欢上了《FIFA》。
9月29日,全球知名游戏巨头EA于当地时间周一宣布,将接受被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PIF)、银湖资本和库什纳旗下Affinity Partners组成的投资者财团收购。
收购价格为550亿美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完成私有化退出股市。
此举将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现金私有化交易。
这家成立于1982年的美国游戏公司,收购了不少游戏工作室,也发行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游戏IP作品。
比如《EA Sports FC(原FIFA)》系列、《Battlefield》系列、《The Sims》系列,以及《双人成行》《双影奇境》《Apex Legends》《Mass Effect》等。
在致员工的信中,EA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威尔逊表示他“很高兴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
“我们的新合作伙伴在体育、游戏和娱乐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他写道。“他们相信我们的团队、我们的领导层以及我们目前正在共同构建的长期愿景。”
该交易预计将在2027财年第一季度完成。
EA的私有化,是全球游戏产业格局裂变的缩影。
在过去几年,游戏行业也经历了一波并购整合潮。
微软在2023年完成了对动视暴雪的690亿美元收购,Take-Two也在2022年斥资127亿美元收购Zynga。
另据媒体报道,PIF还在美股买入了动视暴雪、EA、Take-Two的股票,还入股了日本Capcom、任天堂……
中东土豪的钱,已经砸进世界各地的游戏圈子里。
EA的私有化进一步减少了上市游戏公司的数量,标志着行业集中度的持续提升。
这波整合潮会如何影响行业集中度?
中小厂商又该如何在头部企业资源垄断下寻找生存空间?
当前国内厂商如腾讯与国际大厂进行的“多线合作”模式是否会成为国内大厂应对行业变化的主流策略?
参与全球并购热潮,对国内游戏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有何启示?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李宇彤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全球优质游戏资源正在大洗牌,中东和中国,是洗牌主力。
一些游戏大厂、强势基金,更是这场大洗牌的积极参与者。
尤其是诞生于互联网科技领域的跨界游戏大厂如微软、腾讯主导全球并购后,全球游戏资源开始进入强强“融合”新阶段。
这种行业集中度并不是垄断,而是老牌3A大厂在产出效率和投入难以平衡的状态下,要保持精品输出、IP延续,就需要和多金的游戏新贵合作,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深挖精品。
而游戏新贵则需要老厂牌的资源,去形成自己从泛品类吸金的营收大厂向精品游戏大厂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老厂牌会有新并购,一些新锐厂商也会获得输血。
例如游戏科学得到腾讯“不干扰”式投资一般。一方多金、一方多“精”,形成了新合作体验,而非垄断。
腾讯的买买买,看似对全球优质游戏资源的并购、投资和联手,但事实上走的是低风险”风投“。
这种让优质资源能够心无旁骛去研发精品的重投入,会让腾讯的全球化,具有更强的根基。
毕竟,国内大厂的主打是网游、手游,在游戏鄙视链下游,又是需要融合鄙视链上游的主机游戏、PC游戏,获得最强3A游戏IP和研运经验的瓶颈突破阶段。
能否真正全球化,从吸金大厂变成超级IP大厂,这是一条捷径。
尽管烧钱,但手游时代抢占全球先河的国产游戏大厂,此刻不差钱,缺的是技术、经验和IP积淀。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