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来说,中方在国防技术装备领域,曾长期采取“以俄为师”的做法,不论是早期的鞍山级军舰、米格系列战机,还是苏联解体后引进的苏-27、现代级,都是这一做法的实际体现。不过,时过境迁,中方在各项军事技术上有不少都已经赶上甚至是超过了俄罗斯,在苏-35战斗机项目之后,中方除了一些部件之外,已经几乎没有大规模采购过整个的俄制装备了。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有美国媒体却在近期曝出了一个惊人消息,《华盛顿邮报》援引所谓泄露文件称,俄罗斯已同意为中方空降兵营提供训练,并向中方出售一整套空降装备,甚至暗示这是为“未来台海行动做准备”。而乌克兰媒体更是添油加醋,称俄方准备秘密出口了足以装备一个增强型空降营的俄制武器。同样的,这一消息也在岛内引起了震动。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媒体的曝料,并未得到中俄的确认,因此,对于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其实还是有待商榷的。不过,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个消息似乎也多少有几分道理。按照美国媒体、乌克兰媒体的说法,俄方出口的装备包括37辆BMD-4M空降步兵战车、11辆“章鱼-SDM1”轻型两栖坦克、11辆BTR-MDM空降装甲运兵车及相关指挥侦察车辆,合同金额高达5.8亿美元。
从装备规模上看,这批装备的数量其实并不是很多,但是结构合理,组合得当,正好是一个标准化的俄军空降部队空降营作战编制,这其实就有那么一点意思了。
我们知道,俄罗斯的空降兵部队,其实不仅是俄军之中最精锐的部队,也是世界上作战经验最丰富,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都最顶级的空降兵部队之一。俄军的空降兵部队,整体上实力确实是可圈可点。而中方的相关装备虽然基本在信息化水平和技术上超过了俄制装备,但是对于俄军空降兵部队的一些平台设计,和训练经验,也确实有需要吸取的地方,如如何进行全员带装空投、如何组织空降部队在落地后迅速形成战斗力。这些实战化的细节,正是任何纸面数据无法替代的财富。
假设中方真的采购了一批俄制空降兵装备,那么这些装备无疑可以为中方提供重要的参考,可以利用俄制成熟硬件,验证本国软件和体系,再结合自身工业能力迅速转化成果,这其实也是装备技术发展的合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