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吃点啥——广东丰收特产赏味
弹牙的鲜货、肥美的海产、香甜的水果……这个国庆长假,让味蕾带路,奔赴南粤大地的丰收盛宴!山野田间瀚海里,时令风物,每一口都是家乡的味道,更是“百千万工程”绘就下的丰饶。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与你一起寻味,国庆吃点啥?看这里!
金秋时节,柚果盈枝。世界长寿乡、中国蜜柚之乡梅州大埔喜迎丰收。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随着智慧农业与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今年大埔县蜜柚产量再创新高,预计可突破35万吨。采摘运输更是用上了黑科技——嗡嗡声中,一台台满载蜜柚的无人机呼啸着飞出深山,运输效率实现翻倍提升。
大埔蜜柚源自宋元,盛传明清,名于当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行走在大埔古村落,房前屋后依然可见百年柚树的身影,种植蜜柚的传统,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大埔县是世界长寿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富硒土壤,孕育出皮薄、肉嫩、汁多、核少的优质蜜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埔蜜柚从零星种植逐步走向规模化发展,如今已成为大埔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满树黄澄澄的蜜柚,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果”。目前大埔县蜜柚种植面积达22万亩,其中红肉蜜柚约13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
今年,大埔全县蜜柚产量预计将突破35万吨,产品不仅覆盖中国的珠三角及湖南、湖北等市场,更远销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成为连接海外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圆圆的柚子不仅好吃,更象征着团圆,梅州是“世界客都”,每年梅州柚上市正值中秋前后,不少当地人会采购柚子寄给海外亲友,以此表达祝福与牵挂。
大埔蜜柚果园多位于深山,人工运输柚果不仅费时费力,还面临招工难的困境。今年,无人机运输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黑科技”。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无人机一次可运载150斤蜜柚,两公里的路程仅需两分钟,效率翻了好几番。
近年来,大埔县的蜜柚产业不断升级,各种先进技术正深度融入“种、管、采、卖”全链条,构建起数字化产业体系。此外,大埔县还以蜜柚为核心土特产,优化产业布局。2019年以来,全县在特色农产品培育发展中的投入,有67%集中在蜜柚产业相关配套项目,从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到深加工生产线引进,全方位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在“百千万工程”持续推动下,今年开采节,梅州创新启动“媒体+梅州柚”计划,通过“网络强村”建设,让梅州柚产业进入“媒体赋能、全网传播”的新阶段,推动梅州柚品牌增值、农民增收。
这颗“黄金果”,正飞越山海,叩开全球市场,成为这个国庆最诱人的“甜蜜”。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策划:邹莹
统筹:凌慧珊 陈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袁
设计:蔡沐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