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现货黄金在触及3962.60美元低点后反弹至4015美元附近。持续攀升的金价正深刻影响着黄金消费市场,百年品牌老凤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凤祥”)三季报再现营收利润双降。尽管推出“每克立减120元”的促销,其终端门店依然门庭冷落。与此同时,老凤祥却将相当于单季净利润八成的资金,投向一家尚未开业的迈巴赫奢侈品公司,这一决策究竟是战略破局还是危险博弈?
三季报营利双降 应收账款激增1541%
老凤祥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0.01亿元,同比下降8.71%;归母净利润14.38亿元,同比下降19.05%;扣非归母净利润12.74亿元,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25%。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46.46亿元,同比增长16.03%,表面上显现回暖迹象。然而,收入增长却未能带动利润提升,当季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1.61%,出现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现象。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7.48%,虽较前三季度整体25%的降幅有所收窄,但仍未摆脱负增长困境。

老凤祥三季报
更值得警惕的是,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较期初激增1541.31%,增加额达37.25亿元,主要源于上海老凤祥银楼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的快速增长。这一异常增幅暴露出公司销售回款能力急剧恶化,未来或将面临较大的坏账风险。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外收入下降59.23%,而营业外支出却大幅上升256.56%,主要系子公司滞纳金支出增加所致。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公司研发费用同比“腰斩”,下降50.98%。
老凤祥在半年报中曾指出,高金价抑制黄金首饰消费,轻克重、设计感强、附加值高的首饰产品仍然受青睐,这类产品使得商家盈利情况较好。作为以产品设计和工艺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珠宝企业,研发投入的大幅缩减可能损害其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主业增长冷清 仍斥资超1.7亿跨界高奢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持续攀升抑制了黄金首饰消费。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黄金消费量505.205吨,同比下降3.54%。其中,黄金首饰199.826吨,同比下降26.00%;金条及金币264.242吨,同比增长23.69%;工业及其他用金41.137吨,同比增长2.59%。
在老凤祥专柜前,尽管正值晚间消费高峰时段,前来咨询和选购黄金饰品的顾客却屈指可数。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冷清现象并非个例,与其位于同一片商区的六福珠宝、周大福、潮宏基等多家品牌专柜同样门庭冷落,许多柜台甚至一度出现了销售人员多于顾客的现象。

老凤祥专柜客流
老凤祥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品牌正在推行促销政策,消费者在当日实时金价的基础上可享受每克立减120元的优惠。尽管商家通过价格优惠试图吸引顾客,但终端市场的实际反响仍显平淡,进一步验证了珠宝企业当前面临的销售压力。
在主营业务承压的背景下,老凤祥选择跨界奢侈品赛道。10月9日,公司宣布拟投入2400万美元入股尚未开业的迈巴赫奢侈品亚太公司,而本次交易的评估增值率高达近10万倍,且公司仅“砸钱”不参与管理。这一决策迅速引发监管关注,上交所随即下发问询函要求说明相关事宜。

老凤祥产品
根据公开信息,标的公司迈巴赫奢侈品亚太(MAP)于2025年2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目前尚未开展任何实际经营。据悉,迈巴赫奢侈品亚太(MAP)的经营不涉及迈巴赫汽车,仅为迈巴赫奢侈品,其类别包括但不限于光学产品、马具、时尚服饰、运动用品、家居用品、文具、银器、香水及宠物用品。
对以黄金珠宝为主业的老凤祥而言,本次投资旨在与标的公司共同开发亚太区域高端奢侈品市场,整合公司中高端及定制产品资源和业务,丰富公司产品体系。这一战略转向,与近年来在古法黄金细分赛道表现突出的“老铺黄金”有相似之处,后者凭借其高端定位、精湛工艺和文化内涵,在黄金首饰市场开辟了差异化竞争路径。
然而,此次2400万美元的投资规模,其金额相当于老凤祥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的80%。在主营业务表现疲软的背景下,将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到一个全新且尚未开始运营的领域,无疑将显著加剧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压力。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苏桐)
(本文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编辑:宋光耀